该书为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
本书收录民国时期县政资料若干种,涉及方面包括:(一)县政体系构建,含相关法令条文、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公务统计方案及各地县政建设计划纲要等资料;(二)县政人员,涉及任用、考取、卸任、接任、考核、奖惩、甄选与训练、配置及其待遇等;(三)县政实践,包括县政调查统计、工作报告与实施概况等资料。本资料的出版可为研究者深化民国时
許多人嚮往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風骨,然而,隱士們真的這麼瀟灑嗎? 探究所謂的「隱逸」,實際上便是一個挖掘古代中國士人如何遊走於政治秩序內外,且如何作出選擇的論題。 「隱士」給人風度翩翩的印象,然而許多「隱士」卓然出塵的形象,是魏晉南北朝之後慢慢成形的,在魏晉南北朝之前,知識份子在仕與不
本书为“有学”丛书之一。本书着重研究处于晚明这一历史转型时期作为时代精英的士人的心态变化。认为士人心态的变化与晚明时期社会文化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士人心态长期发展演化的结果。晚明士人就其群体而言,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心理趋向,就是力求道统与政统合一的理想人格的解体,自我的觉醒和个性的张扬;而就其个体而言,则每个士人
杨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导师。1955年6月出生于北京。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清史研究,对清代政治史、宫廷史用力尤勤。皇权,即中国封建王朝皇帝的权力。对王朝的统治
本书基于对史料的精细考证,以及对以往贵族制研究的反思与批判,从政治与社会这两方面,对南朝贵族制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考察,进而修正了以前的诸多通说性理解。作者指出自东晋末期以来,由于寒门、寒人阶层兴起,新加入到贵族阶层的行列,使得南朝贵族社会变得更具复杂性与流动性,形成了不稳定的局面。而且当时的门阀贵族阶层也具有相当的流动性
本书系作者关于清代科举落第制度研究的成果系统性的整理成果。科举落第问题与科举制度相伴而生,其形成与发展却远远滞后于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创新。清代以前对落第士子的安抚与处置始终未形成完整的制度,只存在部分案例。由于清代科举落第政策皆为定制,官方史书、典籍皆有记载,本书引用了大量官方典籍和民间士子的相关记载,对清代科举落第政策
本书收入了作者有关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的13篇论文,大体上按照研究主题和时间顺序分为“时代与心灵”“社会与文化”“思想与学术”等三组,先后聚焦汪辉祖、冯桂芬、王毓英、严复、高谊、聂云台、福建籍南社成员、顾颉刚、江绍原等“过渡时代”的知识分子,从精神史、阅读史、书籍史或观念史等层面,展开对诸如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变迁、
本书呈现的不是“一份宋代成绩单”,而是“现代人觉得古代没有,‘别的古代’大概率真的没有,但是宋代拥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您能否想象宋人也像您一样热爱熬夜、沉迷吸猫,宋代皇帝、百姓也像您一样吃外卖,宋代高官薪资水平也跟现代一样不敌十八线县城富豪? 本书作者钻研宋史多年,在全书征引127种史料
《青云志:顺德青云儿教院口述史研究:1941-1945》以顺德青云□□教养院(1941-1945)为核心,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对同盟会元老周之贞于抗战时期在家乡顺德倡办义学、为国之未来培养人才的地方实践进行研究。作者在广州、顺德、四会、香港和旧金山访问了27位青云儿教院当年的学生及其家属、后人,收集整理青云儿教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