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取径,研究有明一代*重要的学术运动阳明学之兴衰。除了循时序描述阳明学派的建构、发展和地方讲会历史外,本书探讨的内容还包括:学者个人思想内涵、论辩议题、学派内部差异、学者个人乃至群体的行动及其政治意涵、明代教育与科举制度及其衍生之士人群体在整体社会结构上的变化等相关社会现象。所涵盖的向度从个人内心世
本书乃当代研究王阳明心学的一部力作。作者在首章小引中指出: 然现在所处理的这宗古学,内容不是不高深、优美,在古代不是不普遍,从宋代流传至今,未尝断绝,只是如今有断绝的趋势了。姑断自马一浮止,可推为迄今*后一宋学大师。马氏之后,尚未闻有专于宋明理学之大师出现。然则正在这绝续之交点,重温此一理学,不是没有意义的事。
本书结合两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史,生动讲述了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讲述了王阳明在千磨万击的人生困厄中创建心学的历程,系统梳理了知行合一大智慧,并展开了卓有见地的阐发。
本书分为四部分,分别为年谱、文选、语录和附录,按照文章篇目分成55篇,并根据每篇文章的语意段落进行标记。所选文章主要阐释了王阳明先生“心即理、立圣人之志、知行合一、事上磨炼、致良知”等核心理念,并以《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进行编选和注释,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他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阳引(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国学经典:传习录(全本全译)》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它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
本书通过对焦竑思想的系统性及其在明末清初思想脉络中的“时空性”分析,探讨中国近世思想史上的三大问题:晚明新儒学者内部“三教合一”运动的独特性;程朱与陆王之争所扮演的历史角色;清初汉学的“论述意义”。
《吕坤》主要讲述明代中晚期思想家、政治家吕坤的思想。全书以其事功思想为线索,讲述了其哲学、伦理、政治、经济思想中的主要主张,并以其二十多年从政经历和政绩为佐证,突出其“实政济世”“以民为本”的政治理想和“经世实学”的学术理想。其学术思想被梁启超誉为“新洛学”,施政方略也是为官者之范本。
《钱德洪/大家精要》从瑞云楼的故事说起,把王阳明和钱德洪的师徒关系看作是冥冥中注定的事情。钱德洪一生服膺阳明,对传播、发展阳明学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阳明学文献的整理和出版上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思想有多次变化,最终在阳明后学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性格和学说风貌,使其思想成为阳明后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个时代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在他看来,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正所谓此心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一切都是浑然天成,不假思索的。本书以王阳明自身的经历为主线,以阳明心学为灵魂,深度解析心学的奥秘,从而让读
《浮山文集》是明代思想家方以智的文集,是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系列之方以智集的一种。 方以智(16111671),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安徽桐城人。与侯方域、陈贞慧、冒辟疆合称明季四公子。清兵入关后出家为僧,发愤著述致力于思想救世,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康熙十年三月逝于江西万安惶恐滩。 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