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对林业产业生态安全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的概念。本书站在林业产业—生态复合系统的角度,从林业产业—生态共生关系的安全性出发,依据协同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来定量测量复合系统内部林业产业结构对林业生态安全的提升效率。本书所建模型的效率核算机制和多变量分析技术使得林业
阔叶红松林具有极复杂的动植物成分,是中国东北部山区的地带性顶级森林,是温带针阔混交林的典型代表,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生产力高是其突出的特点。阔叶红松林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长白山林区是我国东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社会等原因,使其成为我国乃至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中保存最为完整的
本书按照集成示范与研发应用相结合的思路,借鉴现代雨洪管理措施以及园林绿地雨水利用控制领域研究进展,围绕城市绿地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问题,保证城市绿地生态功能提升的前提下,解决城市绿地集水-用水最佳管理技术难点,形成科学量化的标准、可操作易执行的管控程序和工程示范模式,并进行推广应用,为完善和提高绿地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改造
本书为甘肃省文县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书中收录了保护区高等植物177科683属1673种及种下单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1科2属3种、二级保护植物15科21属29种、兰科植物有25属45种、药用植物110科357属500种;脊椎动物18目62科202种,其中两栖类2目3科6种、爬行类2目5科21种、鸟类9目
本书重点围绕"古树文化”主线,全面系统阐述了古树名木的文化内涵和如何挖掘创新古树文化,以及在今后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如何打造"生态文化”三部分内容。其中:古树文化篇,从10个方面用生动活拨的语言阐述了古树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为目前网络所能查到的阐述古树文化方面最系统、最全面的论述。古树保护篇,则全面阐述了保护古树的手段和措施
本书针对东北地区多种重要的植物资源开展生境适宜性评价,获得其在东北地区的适宜性分布,并给出影响其分布的关键性环境因子及阈值,为其在东北地区的种植区域选择和资源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涉及体制机制、规划探索与创新、数字化建设、符号经济学、场景传播、红色资源传播、中外运河城市品牌建设等内容。
本书共分上、中、下三卷,每卷约记载木本植物600-700种。前论部分从森林生态的角度阐述不同环境下生长的树种;各论部分记载了云南的树种2500余种,从树木分类的角度介绍识别树种方法,并提出了各树种的林业生产技术知识,使林业工作者易于应用,做到适地适树地发展林业。
本书根据长期的系统研究成果,解析了木本油料油脂、蛋白、皂素(油茶特有)纤维和油脂伴随物(酚类物质)特征特性,创新木本油料协同梯级生物炼制技术体系。全书系统地介绍了木本油料资源生物炼制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应用实践等。图书内容主要包括生物炼制概论、物理转化和热化学烘焙预处理高效获得油料籽、果皮初级原料;催化转化化学油脂成
在掌握近年来西安城市风环境特征及大区域气候、通风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城乡“人工-自然”下垫面的物理特性(风阻与热岛效应),评价得出西安都市区综合通风潜力的等级与分区;进而依托现有绿地格局、生态要素及人工开敞空间条件,构建西安城市风道分级体系并提出风道规划建设标准;最终针对不同分区的通风潜力等级与绿地建设现状,总结问题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