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叶圣陶点校版》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语言大师叶圣陶精心点校版《传习录》,是更严谨、更完备、更周详的心学入门读本,也是五百年来引ling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方向的不朽巨作;另一部分为《传习录》完整版白话译文。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梁启超1926年12月在北京学术讲演会及清华学校讲稿。下篇《德育鉴》是梁启超编著的青年德育教本,内收梁启超精心选录的先贤大儒关于德育的重要论说,并包含梁启超的按语,曾被作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德育读本”之一。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语录和书信集,是了解心学不可不读的传世经典,但因其文字博大精深,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很多心学爱好者望而却步。 本书作者度阴山,研究《传习录》数十年,始终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难懂的心学理念。在本书中,度阴山通过108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将《传习录》中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概念解释得十分透
《传习录》包括了王阳明与他人论学的亲笔书信和门人记录的他与弟子、友人的讲学问答。可以说,《传习录》是王阳明与弟子、朋友切磋研习学问的记录,是了解王阳明思想的不二之选。佐藤一斋是日本德川后期的著名儒者。《传习录栏外书》是他阅读《传习录》时的批注文字。他读书时每有所得,辄记于书页乌丝栏外,后取之别录成册,故称栏外书。该书精
读懂王阳明心学,开启成功智慧。参透心学智慧,强大自我内心,洞悉世事人心,挣脱生命束缚,获得人生精彩。读完这本书,孤独、苦闷、烦躁、失落都再无法干扰你,一切都将变得顺利。
本书系明代中期阳明学者黄绾的专案研究,秉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书写原则,把黄绾学术思想之称谓界定为道学,进而详细考察了黄绾从理学、心学到经学的道学思想之进展,即从早年崇奉程朱理学到中年接受阳明良知心学、再到晚年重构道统回归儒家原始经典的演变历程,以期论证黄绾学术思想演变范式之于中晚明时期的阳明学转向、明清之际学术转型的先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开篇的绪论概括介绍了王阳明的生平和其学说。上篇是王阳明的人生传记,中篇选取了二百多条王阳明箴言,并加以解析。下篇《传习录》,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注释和译文,以期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王阳明的言论及其心学的基本宗旨。
本书以分析明太祖朱元璋的专制政权为例,剖析中国皇权专制政权的体制构成及其根源。它以政治哲学为理论框架,贯穿古今中西的哲学政治论点,进行比较分析,对中国政治哲学中儒家和法家两大流派关于权力概念和权力维护的观点加以比较研究。作者以群体群居及社会的形成为起点,比较了中西方社会的结构与其政权体制的构成,及其哲学根源的共异点。由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集中而系统地阐释了阳明心学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内涵,是一部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古典哲学著作。它所阐述的修身、养心、处世之道对于现代生活依然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可以说,这是一本充满实践性的生活哲学读本。钱穆将其列为\"中国人人所必读之书\";学者杜维明曾断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
《传习录》分为上、中、下三卷,载于《王文成公全书》,为一至三卷,亦有单行本。卷上是王阳明讲学的语录,内容包括他早期讲学时主要讨论的格物论、心即理以及有关经学本质与心性问题;卷中主要是王守仁写给时人及门生的七封信,实际上是七封论学书,此外还有《社会教条》等。在卷中*有影响的是《答顾东桥书》(又名《答人论学书》)和《训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