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中国美学中的意象理论出发,探讨中国古代戏曲表演中的意象形式和审美特征,建立中国戏曲中独特的意象审美理论。
本书是“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丛书”中的一册,以重庆市梁平区境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山灯戏为研究对象。梁山灯戏是重庆梁平民众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所表演的艺术形式,本书全面梳理了梁山灯戏形成的自然、人文环境,发展历史,文学、音乐、表演等艺术风貌,希望为读者呈现这一艺苑奇葩的整体面貌、艺术特色与文化品性。本
时尚的剧场
本册书是给孩子讲好中国故事系列绘本第二辑中国符号六本中的《中国戏曲》。文字作者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绘画作者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国画专业。书中先整体介绍中国戏曲的影响,然后从最早的歌舞表演讲起,各个朝代有代表性的戏曲故事都以跨页大图的形式展现。全书由18幅跨页大图组成,每对页以故事为主、百科点为辅的方式讲清中国戏曲的某
近代戏曲改良运动既是近代戏曲自身发展的需求,包含先进知识分子启蒙新民思潮的因素,更是西方戏剧文学观念冲击的结果。近代戏曲改良运动加速了剧作家、演员、观众、评论家及戏曲经营者关系的现代转型。启蒙救亡语境中戏曲的自觉与他觉,改良戏曲案头与场上的不同视域,戏曲与话剧关于写意和写实因素的渗透交融,以及传媒话语权力对戏曲改良运动
叶长海,戏剧博士,副教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传播系主任、东华大学时尚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现当代戏剧研究、时尚文化传播。本专著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剧场艺术的时尚化与时尚传播研究”结项成果。本专著首先从中西方戏剧历史和当代剧场的总体特征出发,考察当代剧场的现代性、先锋性与时尚化的关系,厘清了当代剧场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唱念做打,品出彩人生;舞美精粹,谱非遗国风;戏苑百家,感梨园匠心,共三章。具体内容包括:“花碌碌”演大戏——我的粤剧进行时;南派真功夫——行云流水的武技表演;粤剧大师“有段古”——我的粤剧讲古栏目等。
《当代欧美戏剧的源与流论文集》主要收录了在由上海戏剧学院外国戏剧研究中心主办的“当代欧美戏剧的源与流”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以及在第十届国际小剧场戏剧节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书中论文主要围绕当代欧美戏剧的作家作品和戏剧现象等方面展开讨论,探索当代外国戏剧的前沿问题,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实验戏剧、后现代戏剧现象,当代欧
《民国京剧批评研究》以民国时期京剧批评为研究对象,研究梳理了京剧批评发展的历史脉络,大致勾勒出自清末花谱以来京剧批评的流变,在甄别大量史料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现代观念下的京剧批评的范式特征。既有对民国京剧批评形态的整体论述,也有对徐凌霄、张厚载等人的重点解析。尤为可贵的是,作者以京剧批评历史为研究对象又不拘泥
本书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课题编号17BH162)研究成果。本书旨在整体性、立体化观照江南戏曲文化的发生与嬗变,全面揭示江南戏曲在中华戏曲文化史上所占据的地位,多角度地剖析江南戏曲的内涵特质和文化属性,探求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构建21世纪有江南特色的文化发展战略。本书阐述了戏曲文化发展史上带有全面性、根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