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从事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工作的相关人员更好地学习、掌握国家有关标准,持续了解国际动态,在具体工作中有法可依、有据可查,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了《病原微生物保藏管理与技术手册》,该书一经出版,便受到相关管理部门和业内专业人员的广泛关注。2023年,编写组对该书进行了重新整理,收集、检索、更新了国内外
本书共分为三篇十四章。第一篇“微生物学概论”,阐明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其中包括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的营养、生长及其控制、遗传与变异。第二篇“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包括微生物制药、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药品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等内容。第三篇“免疫学基础”,简要阐明免疫学的基本原
病原生物及感染性疾病自古以来对民众健康和人类社会构成巨大威胁。天花、鼠疫在历史上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近30年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H5N1禽流感、2009H1N1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H7N9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病、寨卡病毒病、COVID-19等新发再发传染病层出不穷,对民众健康、社会稳定、经济
本书内容包括:免疫学概述、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病原生物的致病性与感染、消毒与灭菌、病原学检测技术、常见病原菌、其他原核细胞型病原体和真菌等。
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NationalPathogenResourceCenter,NPRC)是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国疾控中心”),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国家级病原微生物保藏中心组建而成。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参建单位均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
本书系统精选了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数十年来潜心积累的精美的医学真菌图片,以及有关的光镜、电镜、直接镜检、培养、真菌病病例和病理等图片1000幅,藉此而佐证专业学术观点的科学依据。书中广泛收集了真菌学的现代知识和现代分类,真菌的现代概述和法规,以及各种诊断技术。对临床常见的真菌并和200余中医学真菌按照其分类特征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特异性诊断和防治原则;抗原、免疫系统、免疫球蛋白、免疫应答、抗感染免疫、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和免疫学防治等。本书旨在使医务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发生机制,为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本书分三篇,第一篇为病原微生物学,第二篇为人体寄生虫学,第三篇为医学免疫学,共十六章,具体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学绪论、细菌的基本特性、常见的病原菌、其他原核细胞型病原体、病毒的基本特性、常见的病毒、真菌、人体寄生虫学绪论、常见的寄生虫、医学节肢动物、医学免疫学绪论、免疫系统、抗原、免疫球蛋白、临床免疫学、免疫学的临床应
本书全面总结了多种耐药性细菌的新兴研究进展。多重耐药性是当前医务人员面临的紧迫问题。全书共12章,概要介绍了耐药性细菌的起源和机制,讨论了耐药性细菌的生化和遗传基础相关概念,并强调了耐药性增加对病原体及其毒性作用的影响。书中还特别介绍了减缓耐药性细菌出现的各种策略,并重点探讨了一些创新方法,如CRISPR、噬菌体疗法、
本书按照器官系统整合原则,将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总论强调病原体及感染的总体概念,各论则按病原体的进化程度从低级到高级(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人体寄生虫)设置章节,更有利于学生对各种病原体的生物学地位、特性、致病性和防治的理解。本书的编写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