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防洪排涝安全始终是一道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作为一个从事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工作的从业者,一直致力于城市防洪排涝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本书共8个章,涵盖了城市内涝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基本情况、水文分析、模型构建及淹没分析、风险区划、灾情防洪等。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城市防洪排涝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还结
本书在介绍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暴雨及降水极值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流域不同区间的降水及其环流背景进行了描述,其中包括兰州以上连阴雨气候特征及大气环流背景和前兆信号、黄河中游暴雨环流分型及物理量诊断分析、三花区间热带气旋暴雨特征及其环流配置等内容,最后对流域2010年以后的典型致洪降水过程进行个例分析。
本书基于对天气、气候基本原理及国家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的现实需求,重点对对流的典型形式、对流发展的热能、局地环流与混合边界层对于对流的影响、深对流的激发、边界层强迫机制对于对流激发的影响、局地高空强迫、山地的风廓线、冷池驱动对于对流的影响与夜间对流激发条件、人类活动对于对流的影响及极端天气事件与对流、对流的监测进行阐述和分
地球电离层可大致分为高中低纬度三个区域,由于地磁纬度的不同其特征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对中纬电离层的探测和理解最为全面。由于特殊的地磁场条件,高纬电离层比中低纬区域更加复杂。本书从电离层基本原理、无线电传播基础和电离层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影响高纬电离层及其本身的地球物理现象、特性和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介绍,并对
本书结合作者近四十年的研究与自然科学观测的成果,利用气象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等原理论述大气覆冰的形成机理,从机械、材料和物理等方面揭示结构物大气自然覆冰规律及其导致灾害的机理,并融合信息、传感、机械、电气、物理、化学等原理,系统研究分析大气覆冰监测与冰灾防御的方法和措施,包括防覆冰、机械除冰、热融冰等各种常规、先进和未
本书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研究项目“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南方旱涝灾害的变化规律和机理及其影响与对策”的研究成果。全书内容涵盖了我国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及旱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变暖背景下南方地区旱涝致灾因子时空变化特征,集成作物生长模型和统计学模式构建南方早涝灾害对农业影响的定量评估模型,气候变暖
干旱和高温均为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是指同时发生的干旱和高温事件,其可能导致比单一干旱或高温更严重的灾害。近些年来,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对全球多地的水资源供给、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和能源供应等造成了巨大损失。伴随全球气候变暖,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可能变得更加频繁,严重威胁着我国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
本书以国土空间为载体,探索构建了韧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防涝规划新体系,给出了规划编制方法及实践案例。全书从城市韧性防涝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出发,详细阐释了不同地形地貌下城市韧性内涝防治规划的编制方法与重点,包括城市内涝特征及问题、形成原因剖析、内涝防治规划策略、主要技术手段、经验与启示等。全书案例横跨平原、丘陵和山地地貌,内
大范围极端干旱给人类社会、自然环境以及经济体系带来了深远影响,如何有效地监测和评估大范围极端干旱、建立合理的应急管理机制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本书介绍了协同多遥感参数与地面历史干旱记录构建综合监测指数技术,构建了大范围极端干旱应急监测与影响快速评估方法,并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大范围极端干旱监测的典型应用案例,旨在为政府决策者、
这本书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回答了臭氧损耗、消耗臭氧层物质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相关科学内容,一共分六个部分20个问题。六个部分包括大气中的臭氧、臭氧损耗过程、平流层臭氧损耗、管控消耗臭氧层物质、臭氧层损耗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影响、未来的平流层臭氧。20个问题包括臭氧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它在大气中的什么位置?我们为什么要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