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的力学特性、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岩石地下工程、岩石边坡工程、岩石地基工程、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等。每章后附有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本书配套大量二维码教学资源、电子课件及数字化题库供读者使用。
本书基于宏观大尺度工程问题,将多孔隙岩石视为宏观各向同性介质,假设裂隙网络和孔隙结构均匀分布,应力-应变关系与时间和加载速率无关,在宏观层面上建立了偏微分控制方程组。通过定义双重孔隙介质有效应力建立了弹塑性损伤模型等本构模型中固体骨架变形和双重孔隙系统内液体体积变化的耦合关系,为书中控制方程和本构模型定义了一系列的模型
本书综述了国内外已有岩体结构对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的控制效应,提炼出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灾变的层间错动带、柱状节理以及硬性结构面控制效应三个关键科学问题,以白鹤滩水电站和锦屏地下实验室作为典型地下工程,设计了一系列原位监测、原位试验和室内试验,研究复杂应力路径下不同性质结构面对岩石变形、强度和破坏特性的作用机制,并采用理论
岩体力学
本书重点研究水岩作用下岩石宏细观损伤与流变特性,总结水岩作用损伤机制及研究意义,分析水岩作用下岩石宏观力学性质弱化规律,研究水岩作用下岩石细观损伤机制,构建水岩作用下岩石流变损伤模型,建立水岩作用影响下边坡力学模型,讨论水岩作用下露天矿坑尾矿库边坡长期稳定性。基于边坡典型岩石的宏细观试验,揭示岩石宏观力学参数劣化规律与
全书包括10章内容:第1章概要介绍了岩石力学学科发展简史、岩石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岩石工程与学科发展等;第2章详细叙述了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第3章介绍了岩石强度理论与本构关系;第4章介绍了结构面的自然特征与力学性质、岩体强度与变形特性;第5章总结了地应力测量原理与技术;第6章详细讲解了岩石地下工程
本书主要介绍了岩石具有储存外界影响信息并通过变形数据显示记忆信息的特性(即DME)与变形率变化法(DRA法)在地应力测量中的应用。研究了岩石DME的基本特征、时效特征,复杂应力路径下和含水率变化情况下的岩石DME特征。提出了岩石内部已有微裂纹和颗粒接触面上的粘弹性摩擦滑动这一物理现象是形成DME的一种机理,揭示了岩石对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岩体结构面形貌特征及其力学特性研究工作的系统总结。本书以精准构建岩体结构面剪切强度模型为主线,围绕结构面粗糙度定量表征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全书共分6章,主要讨论了分形维数表征结构面粗糙度的方法、考虑结构面粗糙度各向异性特征的变异函数表征方法、任一采样间隔下统计参数表征结构面粗糙度的方法、考虑各向
本书共13章:第1章介绍了岩石力学的定义,研究的范畴、内容、方法,以及岩石力学发展简史等;第2~3章介绍了岩石的形成、组构、特点,及基本物理性质;第4章介绍了岩石力学试验的主要设备及试验方法;第5~8章介绍了岩石的基本力学性质,包括岩石的变形、强度、流变、屈服与破坏准则;第9章介绍了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质;第10章介绍了岩
本书主要论述深部硬岩-硬性结构面力学行为与动力灾害评价,全书共11章,围绕三个核心问题。第一,硬岩脆性破坏特征、机制与评价,包括硬岩脆性破坏特征与机制、岩石脆性评价方法、岩石II型应力-应变曲线特征、机制与应用。第二,结构面型岩爆孕育演化机制、影响因素与预警,包括深埋隧洞结构面型岩爆案例介绍、结构面型岩爆分类与机制、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