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营利评论》是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办的集刊,以中国非营利事业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本书是第28卷,笔谈部分以“第三次分配”为题,内容涉及第三次分配的内涵与意义、第三次分配在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潜力、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路径等;主题论文是“慈善捐赠”,分别探讨了慈善捐赠中的捐赠者个体的心理视角、传播行为、信任以及税
本书总结了社会组织在2021年的整体发展情况、典型特征和重大成果,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慈善组织、社会企业的不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类总结。本书论述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以及参与乡村发展的有效途径,还涉及共创公益生态、民办非企业单位内部治理研究、非政府组织作用研究、社会组织成长与政党—社会关系等内容。
1978年12月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四十多年,我国社会组织取得了飞速发展,社会组织成为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格局的重要一极,尤其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中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当前,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由政府业务主管单位、业务指导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协同管理下,以社
本书以“社会组织概述”开篇,探讨“秘书长的角色定位与履职行为”“秘书长的基本能力建设”“秘书长的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社会组织项目管理”“社会组织学术活动管理”“社会组织危机管理”“社会组织评估管理”等社会组织秘书长管理理论,全方位、多视角地阐述社会组织秘书长这一职位的角色定位、能力要求以及工作方式方法,并通过案例展示
本书主题论文涉及国际网络公益、公共服务购买模式与社工离职意向的关系、非营利法人分类体系构建、社区团队提升社会资本的经验观察、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向社会企业转型等问题;书评基于《公益组织治理:来自全球的经验》一书,分析了全球范围内多国公益组织的治理经验;访谈录介绍了上海海布社工师事务所马世婧理事长从事社工行业的心路历程,呈
《广东社会组织发展报告(2016-2020)》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社会组织研究中心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联合编写。为“十三五”期间,广东省社会组织的发展报告,主要内容为:社会组织的数量到作用的增加,从规模扩张向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转变,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意识大幅增强。《广东社会组
本书专栏论文探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和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主题论文涉及组织嵌入对公益组织员工离开意愿的影响、互联网募捐及其规范治理以及基于三圈互动机制的脱贫攻坚之路;书评部分通过《草根组织》一书分析了草根组织的由来、发展与经验;访谈录介绍了泰安市泰山小荷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展现了其由来以及帮扶弱势群体的公益之路,并专访
本书所指群团组织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共青团、妇联和工会等组织。作者在对传统基层政治组织社会基础、组织生成、组织运行、组织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群团组织已从单位政治组织转型为社会政治组织,并提出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总体目标和总体思路,作者运用国家/社会的分析范式描绘群团组织培育发展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内在逻辑,提出
《中国非营利评论》是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办的集刊,以中国非营利事业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本书是第27卷,以慈善文化为主题,探讨慈善的文化与理论基础,内容涉及公益慈善的国别比较框架、中国特色的爱国慈善、儒商慈善以及西方家族慈善,希望能在中西方的比较视野下,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理论基础和发展道路提供一些启发。
本书以年鉴的形式全面系统地概括2019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所发生的一系列大事、要事,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史料价值。全书分为如下几部分:年度工作要览;重要活动;科研组织与决策咨询平台;成果发布和评价平台;社科普及平台;学会服务平台;学会学术交流;等等。书后附有大事记,以及出版的杂志的目录、举办的讲座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