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研究宋金元时期海州(今连云港)职官群体的学术专著,以地方志等传世文献为基础,挖掘志乘中已有职官的生平信息,补正志乘中失收误收的职官信息,并从年龄、籍贯、出身(入仕途经)、任职年限、政绩等诸方面入手,对海州职官群体进行全方位考察,发掘宋金元时期海州的自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发展,以及海州职官的历史贡
本书以长时段、大历史的学术眼光研究中国历代治理体系,除“导言”和“结束语”外,分设“行政与监督”“吏治与用人”“中央与地方”“民本与民生”“思想与文化”“礼治与法治”“基层秩序”“边疆治理”“民族治理”“宗教治理”“环境治理”十一章,每章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沿革、体系架构、主要特点、经验教训等,重在揭示“中国历代国家治理体
本书以南京国民政府县政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为研究主线和问题意识,将县政府、县党部、县参议会之现代地方政权结构与县域社会阶层、社会背景网络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系统探讨了县政的权力结构、制度运作、社会管理与控制、县域公务员群体、相关利益群体、社会背景等历史实况;突破了传统单纯以县行政制度为主的县政研究体系和框架,将制
本书分时代篇、功能篇两部分,内容包括:大自然的恩赐——我们的祖先发现了火、食物也是需要培育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开始、最初的作料——上古时代也有“吃货”、觥筹交错的宴席——-座位安排都是有讲究的哦、醋的发明——醋来源于酒、“冰箱”出现啦——古代也能玩冰镇等。
本书精选历代外地来桂的流官与广西本土各族各级官员,考察其受中央王朝“委托”、在地方“代理”国家治权之后,在开展边疆治理和地方行政的同时,强调“无德不边”,前赴后继地创新官员道德建设方法,既成功扭转传统中国“中心-边缘”政治格局下的“边隅”劣势,营建出“廉隅”新空间,又丰富发展边疆“吏学”思想及清官信仰体系的历史。
本书分析了民初政党政治产生的原因,通过对清末政党政治中的各种理论观点进行比较,进一步总结了我国政党政治的一些积极理论成果。本书不是对民国政党历史的泛泛记述和说明,而是将重点设置在“民初政党政治问题”上,着力选取不同的侧面,凸显问题意识,对政党政治中的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士绅阶层、派系本质、权威认
本书整理者李军是历史学博士,河北工业大学教师,他对该书研究多年,仔细调查了该书的海内外藏本,厘清了该书的编纂过程和版本流布,在该书的整理中底本选择合理,整理审慎,标点准确,该书是近年来一部高水平的古籍整理精品图书。对明代历史尤其是政治史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本书汲取大量史料精华,以新颖的视角,明快的解读,打捞明朝城市生活的繁华记忆,从衣食住行等多个角度,图文并茂地还原了明朝城市里达官显贵、贤士大夫和市井众生的日常生活,展现出一个真实、多样且充满活力的明朝世界,既是一部明朝生活指南,又是一部带有浓厚市井烟火气的历史佳作。
本书分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毕槐日记一种(公车日记)、陆以湉日记两种(北行日记、楚游录)、岳和声日记一种(后骖鸾录)。
本书是历史学家李开元先生的学术代表作,初稿是其在东京大学的博士论文(原为日文)。2003年,作者同年推出中文版、日文版。中文版收入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六辑。此次出版的是中文初版的增订版。 本书的重要贡献,缘于作者根据《史记》《汉书》中相对稀少、不成系统的文献记载,做了大量的史料整理工作,用计量史学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