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泰州学派的代表人李贽的生平经历、思想渊源及特点、性格特征以及学术思想著作等,*后总结归纳李贽的反道学思想及其历史意义。这本书语言朴实,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是普通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全面了解明末思想家李贽的入门读物。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遭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传习录》是一部儒
本书作者旨在从源头探究王阳明成功军事实践背后的强大支撑,结合自己的军旅实践,感知王阳明当年文人领兵的所思所想、所苦所乐,以情景回放当年的打仗过往总结归纳其“儒兵合一”的种种体现,以大历史观的视角分析总结其“儒兵合一”形成的动因,力求给读者呈现一个可信可学的“儒兵合一”王阳明。
本书原文以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王阳明全集》为蓝本,同时参考《四部丛刊初编王文成公全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四库全书王文成公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等著作。 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王阳明思想的成果,梳理古今研究王阳明的主要成果,以促进中国传统致良知知行合一教育推广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宗旨,
包括阳明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许多内容值得我们借鉴。如“致良知”的德育修身,“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的家风家训,孝道与诚信,“知行合一”“事上磨练”的实干精神,“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态思想,“觉民行道”基层治理,“人人思廉、全民崇廉”的廉政氛围。本书充分把握、理解、辨析阳明文化的精华,从修身、齐
国学经典,精心设计、精致美观,烫金工艺皮面精装;装帧精致结实耐用,锁线精装随意翻阅不掉页;原著正版精读原典,配备原文+简明的注释和白话新解;精美插图,生僻字、多音字、多义字一网打尽,书中穿插大量图片,为阅读增添兴趣。
陈献章诗文有《白沙先生诗文》和《白沙子全集》多个刊本,这次整理,取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何九畴编刻《白沙子全集》(香港:白沙文化教育基金会,一九六七年影印本)为底本,之前高简等人在明嘉靖十二年(1533)编刻的《白沙子》较为完善,何九畴的祖先何熊祥于明万历四十年(1516)在高简本基础上增加补遗一卷,后出转胜,何九
《孙夏峰理学思想研究》是在作者2011年博士论文《统宗会源——孙奇逢理学思想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去年《孙夏峰理学思想研究》作者在修改这篇论文时,经常感觉重游当时的思路,并与那时的《孙夏峰理学思想研究》作者对话。虽然2010年初才开始写作,但之前准备的时间比较长,差不多从2006年开始反复阅读夏峰著作,并留意夏峰同
罗近溪(1515—1588年),名汝芳,字惟德,祖籍江西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是明代泰州学派开创者王艮(1483—1541)的三传弟子,泰州学派的集大成者,也是阳明学在中晚明展开的重要环节。本书以“罗近溪哲学思想”为专题研究对象,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文化史的考察,而是侧重于从哲学史的角度考察罗近溪哲学思想的发生、发展
本书为集刊,由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主办。《王学研究》从第三辑开始在我社出版,这是第十辑。《王学研究》围绕阳明学研究,征集国内外学者的论文,汇集阳明学*研究成果。集刊分5个栏目,分别为:阳明学研究、海外阳明学研究、阳明学比较研究、阳明后学与学派研究、阳明学史料考论。《王学研究》具有独特、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且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