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黄河主槽不萎缩的水沙条件研究》是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维持黄河主槽不萎缩的水沙条件研究”(编号2006BAB06804)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提炼而成的。全书采用理论研究、实测资料分析及数值模拟计算等方法,以黄河下游及黄河内蒙古河段为研究对象,针对河道主槽萎缩、排洪输沙能力降低等问题,系统研究了黄河下游洪
《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水利水保工程对暴雨洪水泥沙影响研究》是作者由“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水利水保工程对暴雨洪水泥沙影响研究”提炼而成。书中以河龙区间各支流的场次暴雨洪水为研究对象,分析次洪暴雨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流域下垫面状况对流域暴雨洪水的影响,分别找出其突变点,建立突变前的暴雨洪水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以博大的胸怀哺育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是黄河又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以“善淤、善决、善徙”闻名于世,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灾害极其严重。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治理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成了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黄河下游实现了岁岁安澜,水资源实现高度开发利用,治黄科
本书研究的地域范围主要局限在浙江省境内的钱塘江流域:研究的时间范围上至浦江上山遗址文明时期,下迄民国时期,大约10000年的历史。该研究从钱塘江流域水利开发的起源分析入手,运用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水利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钱塘江流域历史时期水利开发的进展及其特点,阐述了该地区历史时期主要水利工程及其水利工程
《黄河下游悬河稳定性评价》分析了黄河下游区域地质背景和地质环境演化特征,论述了黄河下游(河南段)河道带地质特征及影响黄河悬河的稳定性因素,建立了黄河下游(河南段)悬河失稳模式,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提出了黄河下游(河南段)防洪减灾的地学对策。《黄河下游悬河稳定性评价》可供水利工作者、环境与工程地质工作者、黄河研究工作者参
为了适应黄河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黄河防洪T程基本建设投资,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和水利部的有关规定,结合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实际,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工程建设造价经济定额站组织编制了《黄河防洪土方工程预算定额》(试行),现予以颁布。本定额自2009年7月1日起执行,原相应定额同时废止。
河流、水系与流域的基本知识;我国的河流水系与流域概况;洪水与洪水灾害的基本特征,我国江河的洪水特点与洪水灾害情况;江河防洪减灾系统及其规划与调度运用;常见的四种工程防洪措施,即河道整治工程、河道堤防工程、水库防洪工程和蓄滞洪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与调度运用;非工程防洪措施的思想方法与基本内容;江河防汛基本知识与堤防抢险技
续修《河南黄河志(1984-2003)》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是河南黄河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自2002年正式启动以来,河南黄河河务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河南黄河志编纂委员会,设立了史志年鉴编纂办公室,抽调专人从事该项工作,二于2008年圆满完成了《河南黄河志(1984-2003)》的编纂出版任务。本届修志是继l98
本志共五卷,二十三篇,反映了珠江流域片自然和水利事业的特点,记述1986~2000年珠江片水利事业的发展及珠江治理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成就,兼及有关的社会经济、人文景观等内容。
《历览长河:黄河治理及其方略演变》列举了历史上不同时期主要的治河方略,分析了它们成败得失的原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取得的巨大成绩以及治河方略的演进和发展;作者还对今后黄河治理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设想。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