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对中国东亚飞蝗五十年来实施东亚飞蝗的可持续治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记录1987年1997年,全国农业植物保护总站组织有关省、直辖市植保站开展了第#一次东亚飞蝗蝗区勘测。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东亚飞蝗的蝗区分布范围、发生面积、生态状况和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的描叙和记载。2009年2018
本书是对广东地区外来入侵生物调查成果的汇编。植物物种信息包括了98种植物的中文名、学名、异名、别名、形态特征、产地与国内分布、原产地及分布现状、生境、用途、危害及防控管理。被子植物的排列按哈钦松系统。动物物种信息包括24种动物的中文名、学名、异名、别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原产地及分布、传播途径、危害与防控管理。动物
《农业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图谱(第二辑)》,包括农业部2013年颁布的《农业主要外来入侵生物重点名录》中包含1种,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包含8种,以及近年来危害我国农业生产最为严重,同时也是广大公众最为关心的外来入侵杂草41种,共计50种杂草。每个物种基本按照植物全生育期形态特征排列。以入侵杂草的全株、根、茎、叶、花、果实
“西沙群岛岛礁植物病害原色图谱”为—个彩色图谱系列,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的胡美姣研究员发起,这本书为南海西沙群岛岛礁植物病害原色图谱其中的一卷——永兴岛卷,以图谱+描述的形式记录了西沙群岛永兴岛上的原生植物、园艺植物、棕榈植物和果蔬4类植物69种病害的病害症状、病原菌种类及部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可
2009年4月,欧洲食品安全局发布了一份植物纲要,即《据报含有毒、成瘾、精神活性或其他可能与健康相关物质的植物纲要》,这些植物含有毒、成瘾、精神活性或其他备受关注的成分。以上纲要编制的目的是帮助负责评估食品补充剂中特定成分的风险评估员更容易确定需要重点评估的物质。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欧洲食品安全局科学委员会
不育控制是害鼠防治的新途径,通过降低害鼠的生育率控制种群增长。本书涵盖了国内外害鼠不育控制模型研究的主要成果,共分为7章:主要包括鼠类的基本特征、不育控制机理及实验研究进展、不育控制下的单种群模型、不育控制下的多种群模型、具有尺度结构的**控制模型、不育控制的模拟模型等。
本书反映了近年来四川省农业厅植物保护站植物保护研究与实践方面的一些重要进展。全书共收录论文60余篇,分为公共植物保护与绿色植保、病虫监测预警、粮油病虫害防控、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控等五部分。
本书作为行业指导性图书,主要使用者为各级水利单位、各类水利工程相关的公司。本书主要内容反映了辽宁省干旱情况、抗旱工程体系、抗旱非工程体系、抗旱减灾措施、基础知识及附录。通过普及工程调水、灌区补水、发放抗旱物资、加强抗旱水量调度,强化节约用水,科学组织灌溉等手段提升全省抗旱工作,指导全省水利工作单位科学开展工作,对国泰民
本书主要分七章,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物调节剂及附录农业主要病虫草害图谱。随着国内外对农药的监管,特别是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和生态风险的影响,从源头着手,指导农资经营者和农业生产主体如何进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
本项目共5卷。由我国植物保护届科研、技术推广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作者团队编撰而成。全套图书共10000千字,收集了30多种农作物、90多种蔬菜和35种果树的2000多种重要病虫草害,对每种重要的病虫草害发生的各个阶段症状特征介绍详细、通俗易懂;收录了近2000种最新农药品种,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