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20世纪上半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念、乡村建设的实践:定县模式、乡土文化改造:以戏剧改良为例、理想与现实:乡村运动乡村不动等。
本书分为文学的“民国机制”研究、文学史研究、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诗词研究等部分,收录了《论中国现代文学概念的游移与中华民国文学史的缺位》、《民初新剧之情节剧的形式及民初文化保守主义管窥》等内容。
本书为镇江市图书馆主办的“文心讲堂”的演讲录选编。“文心讲堂”是镇江市图书馆主办的公益性系列讲座,本书主要精选了2010年到2011年的精品讲座,主讲人多为文化名人、大家、社会知名人士,如于丹、阎崇年、汪国真、葛剑雄、王立群、杨健、李景源、乐嘉等。
《文化创意服务业:发展与选择》系统分析了中国文化创意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重点阐述了基于价值链条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机理,探讨、揭示了凝结一定知识产权并传递象征性意义的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制作、传播、扩散等规律,并提出了促进中国文化创意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既然自己几十年来经常在中国文化史的广阔天地里往来,这许多文化人对于我来说多是“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多是我生平非常钦佩而一直在学习的好榜样,那么我就应当从人民的立场出发,尽可能地推荐其佼佼者作为人们立身治学的模范。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青年学术文库·转型时代的娱乐狂欢:超女粉丝与大众文化消费》的论述范围是2005年8月到2009年4月之间的超女粉丝活动,以粉丝的赛后活动为主,涉及2005和2006年的两届超女。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李宇春、尚雯婕、张靓颖等人气超女先后签约了大唱片公司,发行了自己的EP和专辑,并举办了一些歌友会和个人演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总论与行业分析》综合我国经济研究的历史与现实,在积极甄别、汲取世界各国经济研究合理成分情况下,尤其在立足我国经济独特发展特色与成就的情况下,指出我国经济研究有可能,也应该走出一条为揭示人类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服务人类文明发展的经济研究之路。
本书从城乡生活视野中的文化生态、当代文化生产机制与文化生态、转型期中国文化生态中信仰多样性和价值信仰等方面,以多学科协作的方式,围绕转型期中国民间的文化生态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学科的探讨。旨在通过研究中国社会生活各个侧面及由此产生的文化形态,揭示其中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因素的衔接、冲突与竞争,从中发现文化生态中的核
《黔中屯堡:民间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综合采取文学、史学、文献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书面文本分析与口传文学收集并重,将文献史籍检索和田野调查相结合,对屯堡区流行的各种民间文学、文化活动进行尽可能完整的记录整理。
《联结地球的文化力:高占祥与池田大作对话录》为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决定,将已开展三期的“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由城市全面拓展到农村,“十一五”期间计划在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村委会开展农村图书室援建和读书活动,使两亿多农民由此受益,让这项造福城市居民的民心工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