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18讲》作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的辅助教材,主要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部分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18讲》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研究的特点,一是坚持了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书中所讲的十八个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也都是教学过程中学
《诠释与澄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理解》主要收录自《学术研究》今年来陆续刊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30余篇。分为四个部分:本真精神与当代价值,逻辑体系与基础问题,研究方法与解读模式,历史对比与当代会通。四部分内容集合了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足以代表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本书是为适应高等院校非哲学类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2002年获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书中进一步反映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成果,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
马克思恩格斯对正义问题的研究,不是局限在正义本身的范围内,仅就“正义”而谈“正义”,而是深入正义问题背后,探究其后的物质生产根源与经济社会动因;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正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念,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同样会发生变化甚而退出历史舞台,因而要真正解决正义问题,必须超越正义观念的社会土壤,探究正义之后更加辽远的社会历史空
本书承袭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根据马克思本人的相关论述,对马克思主义与道德和社会正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从隐含在马克思思想中的道德元素出发,考察了对马克思道德观的各种解读,得出马克思是以致力于平等自由*化为核心的混合义务论者的结论;运用当代元伦理学证明马克思主义与道德在总体上是相容的,批驳了认为马克思主义与道德不
本书是对张奎良老师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所发表的部分论文的收录,书中选取张老师在异化思想、辩证法理论、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等方面在国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论文。书中论文按照发表年代排序,呈现出了张老师整个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这种跨世纪的学术研究不但是对张老师本人学术研究成果的呈现,同时也在某种程
全书四篇结构,展现了四个主要创新点:第一篇,首先开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首倡借鉴与超越苏联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学,创建中国马克思学、列宁学,作为综合创新的首要源头活水;第二篇,力求重新开掘西方哲学的原创性,作为反映近现代时代精神的一面镜子,也作为综合创新的异质源头;第三篇,力求重新发掘中华民族哲学的原创性,重新评价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新编》共包括十八章内容,分别是第一章:步入思想的殿堂;第二章:经典作家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第三章:唯物史观: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第四章:共产主义的宣告;第五章: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第六章: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第七章: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早期实践的总结;第八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演变(上下卷)》论述了从哲学形态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发展历史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在俄国苏联、西方、中国的演变,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演变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演变(上下卷)》回顾和总结了改革
《人的世界与世界的人:马克思的思想历程追踪》的研究表明,人的解放是马克思终生为之奋斗的使命,但这个“使命”随着马克思生命历程和思想历程的不断伸展和跨越,经历了一个从信念到科学、从抽象到具体的深化过程。从为人类谋福利的道德信念,到人的命运的客观探讨,再到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把握,最后把人的解放归结为每个人在自由全面地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