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地理和后现代地方诗学》是当代欧美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一部力著,研究主要针对当代文学的地方表征,借鉴了现象学、后结构和后殖民空间和地方理论,展示了文学如何有助于新的地理身份的形成。通过对塞缪尔·贝克特文本、法国郊区贫民窟小说和法国加勒比领地的后殖民原住民小说中的居间(entre-deux)空间研究,本书
本书运用新视角研究文学的美学问题,重点阐明文学的语言艺术美与人文之美两方面意味。全书在分析文学美的语言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重点讲授文学美中的古典美、现代美、大众文艺美等历史演变形态,和诗歌美、小说美、散文美、剧本美及文学美等体裁形态,还涉及文学美与其他艺术美的交融。本书可供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各艺术门类专业及其他相
本书立足于启蒙时代欧洲书信体小说的主体话语与精神内涵,通过梳理一系列经典文本,对声音现象进行分析提炼,从文学史、叙事学、精神分析与文学伦理等角度分析声部与调性、能指与所指、道德与人性之间的深层关系,力求使文本内核与时代伦理构成通感网络,发掘启蒙时代文化转向对当今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儿童文学应用教程(第二版)》的修订出版,呼应了新时代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修订版教材注重儿童文学学科知识在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努力践行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文本解读与语文课堂教学实例的多元融合。在内容结构上,不仅分别从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童话、寓言、儿童散文、儿童戏剧等文类入手,
《文学理论前沿》(半年刊)创刊于2004年,作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的会刊和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的唯一中文刊物,由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秘书长、中国中外文艺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宁教授主编。该刊于2004年创刊,迄今已出版20辑,是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集刊中发行量较大的一种。该刊专门发表探讨国际文学和文
从约翰?麦克菲、大卫?戈恩、阿图尔?加万德刊登在《纽约客》上的故事,到玛丽?罗奇的《僵硬》、艾瑞克?拉森的《白城恶魔》等非虚构作品横空出世,叙事性非虚构写作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书作者在美国新闻界从业40余年,积累了大量实战写作经验,指导的多部作品获普利策奖获奖。本书通过主人公困境解决困境模型,系统讲解了叙事性非虚构
本书是作者近两年围绕新时代中外文学与翻译、翻译人才培养和翻译学科建设等问题展开的系列学术思考。第一部分翻译与文学思考对文明对话视野下中外文学译介与传播展开文化批评视角的宏观思考和典型个案分析,倡导在翻译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应秉持文化立场。第二部分翻译与文学对谈走进文学家、翻译家的精神世界,畅谈人文学者的情怀与担当,助力推动
文学理论是人类文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对文学创作、文学鉴赏与批评、文学运动等文学实践活动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书首先分析了文学理论与文学流派,然后着重研究文学文体与文学体裁,如神话传说、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纪实文学等。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文学创作与心理现象、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文学活动与文化建设、文学作
当代西方文论有效性辨识问题是近年来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集中讨论的问题,也是影响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发展与理论建构的重要问题。本书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对西方文论话语反思与中国当代文论若干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的问题、当代西方文论反思研究的知识论路径与方法论立场问题、文论失语症与当代中国
在当下的新时期,国家层面上的文艺政策的重大调整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政治保障,文艺界因而也收获了的实践与理论成果,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态势。本书从文艺心理学为切入口,畅谈了新时期的文艺界的成长与发展,通过一个个生动而富有趣味性的实例向读者展示了当下文艺界的新面貌、新气象、新发展与新前沿,梳理了其变迁的脉络,概述了重要的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