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训,是指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形成和繁盛起来的关于治家教子的训诫,是以一定时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内容作为教育内涵的一种家庭教育形式。传统家训,不仅在中国宗法—专制社会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家庭教育形式,而且在中国传统社会步入世界化、近代化的历史过程中,仍然有极强的影响,如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一本非常重要的关于家训家风的著作。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给予高度评价。本书以《颜氏家训》善本、校勘、句读为基础,钩玄提要,在每章“提要”、每节标题拟定、每节注释和原文大意中予以概述、点评并指出其思想来源和亮点,对于文中涉及的名物、典章、制度、风俗、重大历史事件、音韵、
本书从文化学、伦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交叉视角,探讨传统家训德育思想及其继承转化之路。其中不仅对传统家训德育思想进行全方位考察,而且对传统家训德育思想转化的动因、路径等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家训
本书以“清风”“和风”“惠风”“习风”“信风”“暖风”“热风”“劲风”等“八风”为纲,分别代表清廉、宽和、惠民、崇学、诚信、爱家、敬业、自强等八种品质,细说数十位先贤名士家风方面的经典案例,以帮助广大读者汲取古人的治家智慧。
《女诫》七篇言简意赅,针对女性在传统社会处于弱势地位的特点,教导妇女以谦敬守礼、贵柔处顺的方式立身处世。按照班昭在序言中的说法,此书是为了教导自己的女儿而创作的,希望她们出嫁之后能谨言慎行,免遭耻辱。班昭以女性的身份,首倡基于儒家立场的女教思想,开启了后世女性创作同类作品的风气。这些由女性编撰的著作作为传统社会女子教育
本书集成了历代家训之精华,收入中国历朝历代各领域代表人物的家书遗训,包括:史学家:主要代表人物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弥留之际以毕生志愿托付司马迁,充满了对修史事业的历史担当。二十四史中《魏书》的作者魏收,在厉尽官场艰险后,告诫后辈要谛言端行,成为正直的人。魏收族叔、大唐名相魏徵之父魏长贤,以复亲故之书,表达
孔子家语和颜氏家训是古人对于“家教”的诸多著述当中流传非常广、为人所称道的两部著作。《孔子家语》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思想,生动塑造了孔子形象,对研究儒家学派的哲学思想、思想政治与教育思想有着巨大的理论价值。《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北齐著名文学家颜之推结合自身的经历、处世哲学所写成的家庭教育教科书。两部著作都饱含哲
《了凡四训》为明代袁了凡,于六十九岁时所作,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全文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分。文章篇幅虽然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尽现真善美中华文化,论证“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的道理。平实而无
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同类作品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种,被认为可以“家置一编,奉为楷式”。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摒弃了其中封建消极过时的内容,书中所提出的治家教子之方和为人处世之道,有许多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至今仍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发,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书中还反映了南北朝时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