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怀棠教授师承秦伯未教授、董建华院士,精诚从医50余年,博爱勤勉。在诊疗外感热病方面,倡导“寒温统一”学说,协助董老完善“三期二十一候”证治纲领,制定风温肺热病六大治疗法则:通宣理肺、清热解毒、通腑降浊、和解平调、祛邪不忘扶正、重视病后调治,强调驱邪务使邪有出路,扶正贵在不恋邪。在诊疗内伤杂病方面,强调“百病皆生于气”
本书主要收集吴耀南教授及其传承团队人员从事中医研究、临床和教学工作数十年来的临床经验、用药特色及典型医案分析的汇编。全书分为五大部分,包括吴耀南教授个人成医成名之路介绍,吴耀南教授常用药使用方法及适应证,吴耀南自拟方组方及方解、适应症,吴耀南教授脾胃病诊疗常规,吴耀南教授临证医案、医话、杂谈。
本书共18章,从“关注血压、欢度人生”起始,介绍了如何早期发现高血压,明确高血压的病因、分期分级和中医辨证类型,指出通过家庭的数智化管理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详细论述了中医传统导引疗法、辨证疗法、辨证循证药物疗法、情志疗法、中医五音疗法、艾灸疗法、拔罐疗法、药枕疗法、茶疗、其他疗法的具体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倡导通过数字化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大部分患者治疗后能够痊愈,部分患者在临床治愈出院后,虽然病原微生物检测转阴,但仍存在肺损伤或焦虑抑郁或失眠等症状,由此患者进入疾病的恢复期。因此针对恢复期治疗,从而促进患者完全康复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我们组织专家编写《呼吸道传染病恢复期中药治疗组方科研示范》。本书以中
本书由倪康裕主任中医师担任主编,全书详细介绍了汗证、呕吐、虚劳、化脓性骨髓炎、妇科术后粘连综合征等共28类杂病的临床典型案例的中医疗法,并分享了作者多年临床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药对,包括经验方药对、杂病药对,杂病药对又具体包括虚劳证、汗证、泄泻证、胃脘痛、呕恶证、周痹证、眩晕证、心悸、口糜证、咽痛证、口干证、暑疮、抽筋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疑难病之一,其病因病机复杂,症状多变,给治疗带了一定困难。本书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归属、发病机制、中医治则、中医辨证、遣方用药、中医特色疗法、实验研究、病案分析等方面,汇集了李慧臻教授中医诊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全书介绍了中医及现代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分泌代谢病专业的主要业务范围是研究内分泌系统和代谢系统功能失调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涵盖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代谢综合征、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库欣氏病、骨质疏松症、肥胖症、代谢性肝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中药应用的不断拓展,内分泌代谢病领域的中药应用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上有过许多抗击疫病的记载,疫病随着时间、人群、气候等不断变化,始终是中华民族健康的重大威胁。中医在面对这些威胁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但随着新的疫病变化,需要在原有理论、经验上继续创新,才能取得新的疗效、抵抗新的疫病。因此从某个角度上说,中医疫病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医学创新史。本书属于中医疫病学系
随着中医现代化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医内科疾病研究也不断进步,以病证结合研究为主要模式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逐渐形成,中医治疗内科疾病积累了很多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于此,本书共九章,第一章至第六章重点对急症、肺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脑系病证进行详细叙述,系统地介绍了各系病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高,最近《柳叶刀》杂志公布全球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报告中国患病人数达1.3亿,预计占世界人口的9.1%,防控形势严峻。治未病是中医的重要理念之一,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以及愈后防复,提高公众对肾脏病的认知、防治水平,降低肾脏病的发病率、致死率,对于我们建设健康中国有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