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干旱灾害风险基础理论研究、完善干旱风险评估方法、强化旱灾风险管理,有助于减少干旱灾害损失,保障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本书以农业干旱、城市因旱缺水和生态因旱缺水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农业、城市、生态等不同承灾对象旱灾风险孕育机理;构建了面向不同承灾对象的旱灾风险动态评估技术。本书成果可作为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供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典型洪涝灾害事件应对过程案例分析与共性做法提取、基于典型案例分析的洪涝灾害调查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等上下篇章节内容。上篇聚焦于近年来我国频发的暴雨洪涝灾害,选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2019年6月上中旬广西广东江西等6省(区)洪涝灾害、2020年7月份长江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2022年6月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的理论、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示范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概论,洪水敏感区域水文特征分析与预报,复杂边界和地形上水动力洪水演进数值计算,洪水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洪水灾害动态评估及多级综合评价方法,洪水风险分析与灾害评估应用示范系统开发、集成及应用,以及洪水风险分析
本书描写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环境危机已经导致并将继续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作者认为,这种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移民(气候移民)是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不可避免的后果,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作者在书中详细分析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地球整体环境及气候的变化,并深刻剖析了这些变化将如何成为驱动全球人口迁移的关键因素,预示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加剧了塔里木河流域的洪旱灾害,预估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未来洪旱演变将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本图集采用五个全球气候模式计算标准化降雨指数(SPI)和标准化降雨蒸散指数(SPEI),并利用相应模式数据驱动考虑冰川物质平衡的水文水动力模型(VIC+Camaflood)模拟洪水淹没面积,通过Arc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我国北方沙化土地空间分布 状况,沙尘策源地及经过路 径分析。八大沙漠和四大沙 地土壤组成成分、非矿物成 分含量。沙尘策源地及经过 路径区域非沙化土地上的降 尘及其可能的来源分析。项 目研究成果对开展影响我国 华北地区的沙尘天气传输路 径判识分类、构建沙尘路径 模式在线溯源系统
本书以探索水旱灾害智慧防御技术的基本原理、建设和应用为主线,通过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国际、国内水旱灾害防御技术的研究及其大量的实际案例的剖析,为建立健全旱灾害智慧防御技术的理论体系、明确水旱灾害智慧防御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框架和应用思路提供全方位的支撑。水旱灾害智慧防御技术的在处置中小洪水、较大洪水和超标准洪水防洪调
本书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观测数据对CMIP6中多个气候模式的降水和气温数据进行评估和优选,进而耦合VIC水文模型模拟干旱评估需要的水循环要素,构建多变量综合干早指数MSDI_CO2并评估其适用性;基于干旱事件三维识别技术,实时追踪干旱迁移轨迹,揭示黄河流域未来综合干旱时空连续演变趋势,提高干旱预测水平;基于最优边缘
本书在收集整理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结果的基础上,又从普查结果中筛选出全国范围内发生的一些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作了侧重性的解析。这些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同时,我们对公众关注的许多相关问题,也进行了问答式的解读。
本书由5个章节组成,第一个章节从风险普查数据及成果质量控制的背景和要求开展入手,介绍了气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技术框架、人员培养等方内容;第二个章节主要介绍了风险普查数据和成果质控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软件自检的规范要求和实现方式,人工抽检的工作流程、抽检数据的筛选标准等内容;第三个章节介绍了风险普查数据和成果质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