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新艺术运动中诞生的现代纤维艺术,其革命性的艺术思维方式促进了20世纪的国际艺术发展。进入70年代,现代纤维艺术在材料的开拓、以线性特征对空间的改造和重构,以及作品超大体量制作等方面凸显于国际艺坛。80年代,现代纤维艺术运动又呈现向众多艺术领域合流的倾向,其创造性的活力,受到了国际艺坛越来越多的关
本书初版于1925年,英文名为Chinesebaskets,系劳佛尔在中国考察时收藏的竹篮及研究成果编撰而成。本书通过38幅图文生动呈现了中国华东、华南等地区的各式竹器。这些篮子设计精巧、美观,让人惊叹于当时竹匠的高超手艺和创意。这本书记录了当时中国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传统竹器,呈现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篮子的造型不像如今
《四水归堂:湖南民间美术研究》分“湘江两岸”“沅水上下”“资澧拾萃”“洞庭余波”四个篇章,收录作者自2009年以来在湖南民间美术研究方面的相关论文,共计525千字,配图约700张。是作者在湖南民间美术研究领域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区域性民间美术研究的著作成果。主要是对湖南民间银饰、织锦、凤凰扎染、蓝印花布、湘西剪纸、桃源刺
明清紫砂以其特有的古朴风韵,受到藏家的青睐。由于紫砂器在使用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生温润之感,甚至有温润如镜面者,所以深得历代文人喜爱,制壶、刻壶、养壶在明清时期成为一时风尚。本书选录李哲政与同好友人近三十年来精心收藏的明清紫砂壶与杂项共五十件,以具有时代工艺代表性为选件标准汇集成册。关于宜兴紫砂器的著作虽然不少,但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神圣与世俗的共构:民间造物色彩观念研究”(项目编号:20FYSB046)成果。本书将研究视角对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的基层——民间工艺造物的色彩,将其作为整体的研究对象,分析纷繁的色彩现象,归纳其特性与特征,总结色彩择用表象背后的深层内涵与文化观念,透析民众的思维模式与文化心理。研究不仅
本书将当前小学女生喜爱的热门、流行元素融入到手工制作中,以“创意”为宗旨,为读者提供更多开放性的手工制作方法及理念;还通过丰富的色彩呈现、趣味耐读的文字、多变的图片布局以及轻松活泼的排版方式,让小读者获得了舒适的阅读体验。小女生都喜欢戳毛绒玩具,那就跟随本书来创造一个绒绒星球吧!本书的手工游戏包括戳出漂亮星空、搭建棉花
《黄河流域彩陶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训作品集》为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的全国首个围绕黄河流域彩陶艺术创新而结集出版的著作,不仅立足于黄河流域彩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更将博物馆里的文化请出来,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将传统经典的彩陶文化生活化、艺术化、时代化、文创价值化,对于提升黄河流域彩陶艺术整体创新与设计高质量发展,振
《造物的艺术论》为工艺美术理论家张道一先生所著,集中展现了张先生的造物艺术思想,全书分造物之源、造物之用、造物之美、造物之特点、造物之文化、造物之路等章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了中国传统造物艺术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审美特征,并结合当下的生活,展现出中国造物艺术背后蕴藏的多样性、创新性、美感性,有助于培养读者的创造力、
本著作以对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性保护为目的,借助仙桃麦秆剪贴国家级传承人邓友谱的口述资料,从梳理仙桃麦秆剪贴的历史演变入手,剖析其带有地域特色的题材内容和精湛独特的制作工艺,解读其中所蕴藏的中华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并针对当前现状辩证提出仙桃麦秆剪贴在时代语境下传承和创新发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绪论;第一章美术图像学;第二章美术人类学;第三章美术考古学;第四章美术符号学。努力突破传统美术史研究囿于本学科的理论方法,选择和吸收了其他相关学科诸如图像学、历史学、符号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的方法和理论体系,结合具体作品,从跨学科的视域和多元性思维角度进行解读和阐释,以体现文化内部各门类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