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取得突出成就和重大发展,一大批有广泛和深远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人才涌现出来,在诸如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重要人物及著作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重大事件的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经验和规律等的认识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并在较大范围内和
任何理论的形成都不能离开时代背景和思想境遇。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是历史逻辑与思想逻辑的内在统一。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尤其是在国际视域中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流变,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学科反思和方法论检讨,不但有助于在理论自觉中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时代表达,而且有助于在建构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实践中
本书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广泛吸收中外哲学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的最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史做了新的审视与梳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及其在东西方国家发展的具体机制、经验教训、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富有创新精神是本书的突出特点。
本书立足于当代哲学语境和学术视野的哲学导论,以引人人胜的哲学问题为导引,作者根据自己的治学心得,对于当今各个哲学研究领域中的经典理论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内容包括元哲学:哲思的力量;本体论:何物存在等。
《哲学与宗教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0-2012)》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的学科前沿报告的十八本的其中一种全书分“学科发展概况”、“学科前沿动态”、“学科建设状况”、“学科发展前景”四部分,22门学科,约30万字,全书脉络清晰、文字流畅,专家们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扎实地展现了这三年的科研成果,为我们浏览中国学术现实和图
本项目依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学学院的师资力量和学科优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学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基础雄厚扎实,科研成果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具有丰富的哲学经典丛书编撰经验,俞吾金、吴晓明等主编的《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和杨耕等主编的《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国
《诺贝尔奖得主的哲学思考(纪念诺贝尔奖颁发110周年)》聚焦20多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和世界知名科学家,研究他们的哲学观点,尤其是他们关于科学哲学思考的内容、影响和斗争。对科学知识产生的动力和过程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把科学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讨论科学与复杂、科学与宗教、科学与艺术等问题。通过这些分析不难发现,科学技术研究作
这一辑收入10位外籍学者和13位国内学者关于哲学和宗教的研究论文。宗教部分主要是基督教和佛教研究。有论文探讨当代宗教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如宗教与意识形态、宗教与现代性、神学与政治、马克思主义与信仰等。也有论文对宗教理论进行富有创新意义的反思。比如,用复杂性研究的眼光重新审视了宗教,确认现实生活中的宗教在内涵上有多个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