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分七章,包括绪论、农业生态系统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农田土壤养护、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农业生态环境调控管理以及生物动力农业。本书面向国际科技前沿,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既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理论知识,又关注相关的技术发展;以自然科学的研究为主,同时兼顾管理科学的研究。将本书作为该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试用教材,旨在
本书根据作者多年工作实践,利用计算机VB语言分别编制TRPF(即三江平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智慧农业——变量施肥系统、作物缺素诊断软件、土壤肥力评价软件、肥料计算及肥料掺混软件,并进行应用推广。本书详细介绍了以上各软件的编程思路、知识体系和相关代码,它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和土壤科学知识。通过全面收集和分析土壤数据,利用这
本书利用西藏1961年以来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西藏气温、降水、日照、空气相对湿度等重要农业气象要素及相关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气候变化对西藏高原气候生产潜力、冬小麦生育期、高寒草地牧草青草期、苹果物候期、车前和蒲公英物候期等的影响;并在以往的天气季节划分成果基础上,提出更为客观定量化的高
东北黑土地是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因高强度开发利用和掠夺式经营,黑土发生了严重退化,60%以上的旱作农田发生了水土流失,黑土“变薄、变硬、变瘦、变碎”土壤质量退化现象较为严重,降低了土壤生产力和作物产量,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本书以水力侵蚀主导的复合侵蚀理论研
秸秆是农作物的副产物,也是重要的农业生物资源。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产生量大,种类多,分布广。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也在逐年递增,科学合理地利用秸秆还田对资源高效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秸秆直接还田是最主要的利用方式。本书详细介绍了秸秆还田利用的意义、我国秸秆还田利用现状、主
本书以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绿色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采取室内实验与室外试验相结合、机理研究与技术应用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相结合,以及试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分析了再生水非充分灌溉对中轻度镉污染土壤理化与生化特性的影响,阐明了再生水分根交替灌溉提升中轻度镉污染土壤性能的调控机制,构建了基于作物正
本书通过系统的土壤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识别了我国西南贵州省喀斯特地区重金属、稀土元素和有机碳、有机氮的分布特征,同时识别了有机碳、有机氮同位素以及铁、铜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植物系统有机氮、碳同位素的变化特征,揭示了土壤碳、氮的耦合关系。率先将铁同位素和铜同位素应用于我国喀斯特土壤物质循环的
本书是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湖南分院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专项培训建设成果之一,在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举办的面向全国的粮食安全气象服务轮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书首先概述了粮食生产的现状、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及观测和调查这两种农业气象情报的主要获取方式。然后,详细得从农业气象观测的要求、类别、方式、技
本书是在新农科背景下,针对农学类专业的本科生同学,展开一系列基础化学理论与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应用实践后,所得到的成果梳理与问题总结。重点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内容含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涉及农学、园艺、茶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机
新型肥料是在传统磷肥、氮肥、钾肥等产品的基础上,添加有效助剂,以新配方或新技术制成的,能够显著提高肥效的新品种。本书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缓控释肥、生物炭基肥、水溶肥、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肥料、专用叶面肥、微量元素螯合肥、气肥、纳米肥料等新型肥料在研发与施用方面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对新型肥料研究时间分布、新型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