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城市生态环境风险这一全新领域的知识体系进行了理论的、系统的阐述,紧密结合政府管理的需求和趋势,通过事前科学预防事中有效控制事后及时救济,明确了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总体目标和任务,构建了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模板,提供了实施路径。 生态环境风险管理和防控是保护国家自然财产安全,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利器,具有迫切性和
本书针对舰船、飞机等大型复杂系统,研究了其电磁环境效应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电磁环境效应的基本概念、发展演变过程和主要特点,结合工程实践,论述了大型复杂系统中的电磁环境效应工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并给出了一些典型应用案例。本书适合从事电磁兼容研究的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供通信工程等专业研究生参考。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包括理论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对于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愈发深刻,对于建立一套科学而叉简约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需求也愈发强烈和迫切。《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18)》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和进行国际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丰富实践,开创性地
本书的研究涵盖了新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可信赖的实验结果及拟合方程,不仅丰富了学术界在建筑物对周边环境热影响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书适合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建筑环境与城市生态等领域及交叉学科的师生和科研工作者阅读与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籍。
《中国环境社会学(第四辑)》是对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成果的系统回顾,力求充分呈现学科的研究议题、理论和方法。《中国环境社会学(第四辑)》共收录论文16篇,主要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主要从理论层面分析我国的环境问题,并探讨环境社会学的发展趋势。第二单元“环境意
第68届联合国大会正式宣布,将2015年定为国际土壤年,其口号为健康土壤带来健康生活。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还确定每年12月5日为世界土壤日。对健康土壤的热议,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土壤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自然体。土壤这层地球表面的皮肤的确丰富多彩,她不但为植物与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而这层皮肤
随着中国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开展环保项目来吸引公众的参与,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将目光投向了消费者环保行为研究。《中国式环保行为管理:干预策略和作用机制的探索》回溯了过去近50年西方学者在消费者环保行为领域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并从绿色消费、电动汽车购买、绿色出行和旧物回收四个方面对
本书以生态足迹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域进行核算和分析,开展生态足迹中人均消费量计算、生态足迹等量化因子的确定、生态承载力计算、生态盈余/生态赤字计算开展有关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的构建及其模型修正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可持续发展分析。在全面论述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将该区域划分为三个生态
本书是国内目前**的关于城市居民环保态度与行为的系统调查和研究。
本书通过收集大量科考数据和资料,从大气、物理海洋、海冰、海洋化学、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北极冰川和黄河站生态环境等方面,全面总结和归纳了过去我国北极科学考察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为我们展现了过去几十年,特别是1999年我国首次开展北极科学考察以来的北极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