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者,天然大一统之国也,人种一统,言语一统,文学一统,教义一统,风俗一统,而其根源莫不由于地势。中国所以逊于泰西者在此,中国所以优于泰西者亦在此。◎今日之政术,不知经几百千万枭雄险鸷、敏练桀黠之民贼所运算布画、斟酌损益,而今乃集其大成者也。◎古人往矣不可见,山高水深闻古踪。潇潇风雨满天地,飘然一身如转蓬,披发长啸览
本书介绍了思想家梁启超的生平,内容包括:岭南神童出才俊、求知青年显英才、维新变法倡导者、启蒙思想大师、学术成就集大成者等。
本书介绍了谭嗣同的生平,内容包括:苦难的童年、母亲对谭嗣同的影响、浏阳三先生、挚友唐才常、博览群书、结识王大刀、厌恶科举、至死不渝的爱情、十年漫游等。
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领导了中国知识界的启蒙运动,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整体改革。他早在中国提出了立宪政体和具体的宪政方案,他的进步思想对近代中国具有深远的影响。
文化传记类读物。着眼陈述和分析师生间的关系,师友杂记,师门恩怨,师生间教学相长,学术理路的传承流变,学派风格的形成及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从而索解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品格、学术气质和人文风度。涉及章太炎及门下弟子黄侃、钱玄同、汪东、朱希祖、沈兼士、鲁迅兄弟等人的志业。
《古今中西交汇处的近代学术》内容包括: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的若干思考、清代嘉道之际的汉宋之争与汉宋兼采、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与近代的戴学复兴、近代中国学术史上的戴震、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戴震、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对戴震理欲观的评析、严复论中西学术、从《刘向歆父子年谱》看钱穆的史学理念、拉克伯里学说进入中国的若干问题、“
本书是以极其宽广的视野,描绘出从王阳明、经过泰州学派、到李卓吾的所谓“王学左派”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展开,再现了当时社会与思想运动的活泼气息,并指出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近代市民意识的萌芽。与此同时,本书又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这些新生事物由于这早出现的缘故,最终毫无意义地遭受了“挫折”的图画。在日本,本书作为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中
《追忆梁启超(增订本)》向我们讲述了:“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揅哲理谱新知”,这是梁启超先生的《自励诗》,也是他一生的写照。梁氏早年因主笔《时务报》、宣传维新变法而声名鹊起,因戊戌政变流亡日本、致力于西学引入而影响广泛。梁之政治功过,非短论所能胜任,因此《追忆梁启超(增订本)》的追忆文章,更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李泽厚集)收录作者对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至辛亥革命时期各主要思潮和重要思想人物如康有为、谭嗣同、严复、孙中山,章太炎、鲁迅等的系统论述和细致分析。首篇即从思想角度剖析,太平天国为何“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指出农民革命战争诸多规律性现象、慨乎言之,深意存焉。其后数篇乃对戊戌变法维新思想和人物的详尽分疏
《严复评传》简要评述了严复译书启蒙、教育救国的一生,对其参与南北和谈等一系列政治活动作出了新的解释与评价。同时重点讨论了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政治主张、教育思想、教案观及文化观,多维度地探寻其心路历程与思想底蕴,检讨其眼光心计的高远深邃与毁誉得失。并通过对《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的实证性研究,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