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研究重组竹材料基本力学性能、应力-应变关系、特征值提取方法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参考国内外木结构设计标准,提出适用于重组竹材料强度及弹模的调整公式,对推进结构用重组竹在工程领域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本书内容包括结构用重组竹的抗拉力学性能,结构用重组竹的抗压力学性能,结构用重组竹的抗弯力学
本书第3版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及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编写。全书在内容选取上充分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以结构基本概念和结构构造为重点,注重结构构件的受力特点分析,取消弱化结
本书根据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G101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要求以及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依据《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22G101)》等新标准规范,结合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进行编写。全书共分7个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概述、柱
本书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全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及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节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静力弹塑性非线性分析、地震损伤模型和抗剪承载力计算,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和滞回性能数值分析
本书涵盖了21世纪以来中建西北院有代表性的19项工程,涵盖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框架-支撑、空间网格等各种结构体系以及混凝土、钢、钢-混凝土组合等各类结构形式,既体现技术创新又突出地域特色,特别是对于涉及大厚度强湿陷性黄土场地、高填方地基、高烈度区复杂结构、超高层及大跨度结构及近发震断裂带建筑结构设计会有所
科学有效的抗震设计理论是提高建筑物抵御地震作用的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不论采用哪种形式的抗震设计理论,定量地描述地震作用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地震作用主要可以描述为3种不同的形式:力、能量和位移。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发生屈服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后,其破坏程度并不取决于瞬时的地震作用力,采用位移参数衡量结构在地震作用
本书拟定题目为《混凝土结构设计疑难问题及案例分析》,总结了我们对规范中疑难问题的理解与查证,以及近十年来参与项目的工程案例中常见问题的分析。通过这两方面的阐述,希望能够对设计人员有所帮助。本书依据《混凝土结构通用设计规范》GB55008-2021为出发点,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混凝土结构基本规定,第二章为混凝土结构主要
双波纹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
本书以装配式建造技术为研究对象,基于技术扩散理论、博弈论与复杂网络理论,系统揭示装配式建造技术扩散的要素驱动机制、主体决策机制及网络演化机制,解决了装配式建造技术扩散发生动因、微观机理及宏观演化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装配式建造技术扩散治理策略建议,为装配式建造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并对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本书采用有限元软件,基于合理的材料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模型,对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进行了研究,选择了适合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的钢材(钢筋)和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模型,开发了适用于弹塑性分析的混凝土材料塑性损伤本构关系模型的用户材料子程序。采用本课题研究成果,对典型构件、节点振动台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建立了典型超高层框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