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一部报告文学。全景式多层次反映了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之下,贵州松桃县盘石镇发生的巨大变化,书写了这方土地上新的创业史和山乡巨变。文本通过盘石镇加强班子建设、吸引人才、招商引资,以及大力发展实业、保护青山绿水等实际举措,反映了在松桃的创造性实践中,盘石模式为什么行、为什么好。作品告诉人们,基层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力
近日,新华社公开播发了“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系列新闻报道,主要包括“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金融支撑”、“总量连上台阶结构优化升级”、“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为民族复兴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向着科技强国加速迈进”、“打造新动能、释放新活力”、“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奇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用
本书为江苏知名出版人张瑞林先生的回忆性纪实作品集,五十余万字,共分上下两集:上集主要讲述古吴轩的诞生、发展与成长的厚重历史,下集主要讲述作者与20世纪百位艺术名家的交往。本书留下的文献、资料与回忆,能够部分地反映古吴轩在20世纪时期的出版、文化的背景,使人们能从中认识到那个时代的出版、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变革、变化或者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化隆拉面人为代表的海东人,携带着青海高原的蓬勃势能,奔流向东,怀着对美好生活的热望,从沿海发达城市开始,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将一碗面拉遍全国,推向世界,在中国大地上书写了一首振奋人心的壮丽史诗,也为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了一个现象级的独特模式——化隆模式。本书将以社会学的视角,以报告文
这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主人公王磊,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7年5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作家,著名诗人。2019年荣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70周年”荣誉证书。本书分为穿越烽火、文学种子、寻梦燕园、奔赴青城、拥抱草原、根植瘦园、文坛伯乐、情牵两地、爱的天平、丹柯之心
本书是一部当代作家访谈实录,选取目前活跃在全国文坛的15位新疆作家展开深入访谈,这15位作家的创作成果丰富,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受国内评论家关注。访谈内容涉及作家的成长、作品创作背景和背后的故事。所有访谈内容均通过以点带面、以个体带动群体,来展示近年新疆文学创作的成果,为新疆文学发展史提供资料支撑。主要访谈者毕
杨炳南先生,笔名一牛,别署墨耕斋,1934年1月出生于湖南常德桃源。自幼便酷爱书法,诸体兼善,尤长于行草,其书法古朴率真布局讲究、先学唐楷,后学“二王”,再攻南北碑,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多次发表书法作品,并参加全军书法展览,许多作品被博物馆、展览馆及碑林收藏或刻石。作为一位著名书法家,在绘画和摄影上亦浸淫颇深。全书
本书为纪实文学作品。是河南省民政厅和河南广电共同发起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平安豫界行》的再创作。在这部历时九个多月创作的作品中,记者行程4993公里,实地走访记录了昔日边缘落后、如今前沿富足的省界线上的人文风物变迁,通过颇具中原特色的“中国故事”,歌颂了中原儿女的坚忍、包容和自信。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记录大情怀、小界桩
本书为口述纪实文体,主要着墨于浙江和新疆,着力挖掘祖国部分行业上那些令人难忘的老故事。书中文章大多刊登于新闻报纸“副刊”版面,有着较为强的新闻时效性。24篇文章涉及的几十位主人公,基本通过第一人称的口吻,刻画出主人公坎坷曲折、传奇跌宕的人生轨迹,并升华为祖国和民族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展现了时代的主旋律,弘扬了时代的正
本书展现一个农家子弟陈镇宏独立艰难奋斗的成长史。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研究社会问题的成果。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时事评论、评论员文章、如何撰写新闻评论、调查报告和作者的心路历程等,展现了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成长道路。本书收录的文章是在南方日报社工作其间作者发表的评论,有获得全国好新闻二等奖,有多篇获得广东新闻奖一等奖。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