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0章,内容包括:农机维修基础知识、农机维修基本技能、耕作机械的维修、小型农机具的维修、农作物主推品种、农作物主推种植模式、茄果类蔬菜栽培、瓜类蔬菜栽培技术等。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花生、棉花、马铃薯等山东省主要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本书注重农机农艺的融合,重点介绍花生、棉花、马铃薯等作物的生产模式、农艺措施、新型实用机具装备的使用、相关技术标准、关键环节的机具验证报告、技术规范等。
本书由8章构成,介绍了灌区耗水量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对引黄灌区的真实耗水量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计算方法的介绍;重点阐述了用水流向跟踪法构建指标体系、基于相对差异度函数的灌区综合完备度综合评价模糊可变模型,对三义寨引黄灌区进行了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综合评价、综合完备度评价;提出了气象因子对引黄灌区作物需水量影响的通径分析,
《农业生产装备与设施》是机械专业的的特色课程,也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农学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农业机械是机械工程学科中的一个大门类,但是他与其他通用机械有许多不同之处。通过学习,使同学们能够掌握典型农业机械的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农机化事业或其他农业工程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农业
本专著以农业水高效为核心,以高产、优质、环境友好为主要目标,探索微灌、微咸水灌溉、交替根区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同时,研究节水灌溉与其配套技术如地表/暗管排水、秸秆覆盖、隔离层、生物有机肥施用对土壤-作物系统的耦合效应。通过对土壤、植株指标响应规律的深入分析和决策模型构建,确定植物耐受阈值,优化、优选节
《山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纪实(1949-1978)》由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山东省地方史志研究院)组织编写,全书收录50多篇文章,约30余万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农田基本建设是大办农业的基本功,是一项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农田基本建设也可以说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作。本书收录了1949-1978
本书的理论意义在于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nstitutionalanalysisanddevelopmentframework,IAD)深入探讨了激活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生产要素潜力背景下的集体管护行动舞台(ActionArena),为科学管护模式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书的现实研究意义在于构建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集
本书主要介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及总体要求、构建新时代乡村振兴新格局、新时代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新时代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新时代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新时代乡村振兴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新时代乡村振兴提高农村保障水平、新时代乡村振兴加强组织领导等多个方面,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全面,既可作为农村
本书为开放教育教材,涉及:水分与作物,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节水灌溉技术,灌区水资源优化管理,低洼涝渍区治理技术,盐碱地改良,灌溉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灌溉计划用水,灌区现代化管理技术。
本书先概述了灌溉技术分类和农业物联网大田灌溉应用,再分6个章节系统详细分析研究大田智能灌溉相关的灌溉阀门控制技术、灌溉节点通信与组网、灌溉节点能量供给系统、灌溉相关传感器、灌溉泵房智能控制、灌溉系统云平台建设等内容。第三章介绍灌溉阀门控制技术包括灌溉阀门的分类、嵌入式阀门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电路、阀门运行工况监测、阀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