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黄杨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郑松强的木雕作品,内容包括:八仙过海、哪吒闹海、蓬莱仙会、天音、十八罗汉、童年梦、寿比南山、普天同寿、喜乐、皆大欢喜、杏花村、爱的呼唤等。
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国书画及诸多民间工艺的技艺与精华。中国寿山石钮雕技艺传承至今已累积大量的资料,当代艺人在传承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方向,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古兽是印钮雕刻中的常见题材,有坐、卧、蹲、立、滚等多种造型姿态。书稿以作者郑裕文寿山石雕作品系列为主,展示作者二十多年创作成果,并辅以师承
本书分为:当代具象创作的概念、艺术观念构建、艺术材料的综合选择与运用范例、艺术实践中的符号化延伸、艺术创作实践过程实例、艺术家和作品的多元关系,共六章。主要内容包括:艺术品的当代性、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课堂实践的必要性、针对学生艺术创作思维的培养等。
《综合材料》为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实践教学系列教程之一种,书稿共六章,分别为概论、材料的基本属性、材料的综合构成法则、语言的转向、综合材料的材料选择与利用、作品赏析。书稿分别从认识材料、基本美学构成法则、语言学对艺术创作的理论影响、不同方法的应用、学生及名家作品案例分析等几大方面,充分、系统地讲述了综合材料的课程系统。此
《百工录·陶瓷雕塑造型》由景德镇陶瓷大学曹春生教授、中国戏曲学院周晓亚副教授合著完成,多角度讲述了景德镇地区陶瓷雕塑的前世今生、工具材料、手工技艺、烧制装饰、作品欣赏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由理论到实践,为读者呈现出陶瓷雕塑造型的工艺技法与审美价值。
本书根据田野调查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综合应用艺术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建筑学、美学等理论,集中选取土家族地区十九位民间木工技艺有代表性的传承人,由采访人设置提问、与民间艺人以问答的形式进行。 本书主要以土家族民间根雕技艺为主。民间根雕技艺尽管传承谱系关系
传统泥塑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活化石”。本书一章和第二章研究了中国民间泥塑工艺的历史源流和主要代表,梳理了传承与发展脉络,总结了制作工艺与特色,分析了民间泥塑的文化特性与内涵。第三章梳理了信息论、三维空间的数字化传播特征、传统泥塑四个区域中的数字化特征等理论,清晰阐述了基于AR技术的文化数字化植入的理论模型,构建了中国传统
城市雕塑本就是中国独有的称谓,主要指室外开放空间中的较大型雕塑艺术,与国外公共雕塑、环境雕塑等相对应但又有区别。这一名词的出现与普及,从侧面说明中国城市雕塑与城市化进程的联系比其他国家更为紧密。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中国超乎寻常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速度等因素,都注定中国城市雕塑建设理论不能盲目依靠海外现有理论体系,而应立足
本书分两个大篇,上篇是“妙参造化——我的成长之路”,下篇是“心随天籁——我钟情的情景根雕”。作者想通过这两个篇章来阐述其在雕刻道路上的心理历程。
“无尽的巴黎”是关于贾科梅蒂的作品展,本书是其同名画册。本书不仅呈现了贾科梅蒂最为人知晓的雕塑作品,还遴选了贾科梅蒂的素描作品。《无尽的巴黎》也是贾科梅蒂的石版画作品,作品中混乱的线条下,巴黎如同一个既坚固,又玲珑剔透的水晶体。画家的笔在纸张上穿梭,织就了另一个空间。这种“既不勾什么,又不确定什么,却使一切涌现”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