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尝试对有关中国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调整两个层面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和梳理。
《新民说》是梁启超在(清)光绪二十八(1902年)年至三十二年(1906年),用中国之新民的笔名,发表在《新民从报》上的二十政论文章。1916年部分收入《饮冰室文集》;1936年收入中华书局出版的《饮冰室合集》,同年并出版单行本《新民说》。《新民说》的主要期望唤起中国人民的自觉,要从帝国时代皇帝的臣民,转化为现代国家的
本书以中国国家利益为研究对象,分五个章节,收录了十八篇文章,探究了中国国家利益研究的重要意义,系统梳理了海内外关于中国国家利益的研究状况,探讨了关于中国国家利益的理论与理念发展,并以维护和拓展中国国家利益为目的进行了讨论和设计。
本书解释了为什么当代中国的发展,对外目标是促进和平,实现条件是维持和平,最终效果是巩固和平。从历史看,中国文化中“重和”是主流的和整体的,“尚争”是暂时的和局部的。从理论看,建立保护产权和保障契约的“扩大与强化市场型政府”,是促进创新和实现“得自贸易收益”的重要条件,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恰恰是建立在创新和“得自贸易收益”
2017年2月,*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指出: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大而
本书汇集了人民日报重要评论专栏人民论坛、人民时评人民观点2016年度全部文章,并附有电子版。文章针对社会现象和热点事件,不避尖锐、及时发言,促进政府和民众的意见沟通,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广受读者好评。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是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所、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定期出版的一份专业性学术出版物,每年出版两卷。本刊的编辑方针是:推广政策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以关注中国公共与社会问题的解决为依归,既重视理论发展,又关注实际问题,集学术性、应用性和批判性于一体,探索中国的公共政策理论和规
《中国政治学年度评论》(ChineseAnnualReviewofPoliticalScience)是一份由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组织编撰、意在展示政治学领域zui新研究趋向与进展的年度学术评论。它根据不同的年度主题,展示相关研究的基本进展及内在脉络,批判性地总结、评估国际国内政治学界的研究动向,力求为国内政治学的研究者
什么是“修昔底德陷阱”?中美两国是否必有一战?中国如何才能实现和平崛起?围绕这些热点问题,本书从外交、军事、国际关系、历史、南海等角度深入阐述,严密论证,对中国构建新型对美关系、成功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大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国际合法性与崛起国的遏制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