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讨了莫迪在2014—2019年第一个任期内对外政策领域的各种举措,论述了莫迪及政治盟友“再造”印度对外政策的历程,并从印度教的角度来追溯其思想起源。全书共八章,整体评估了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介绍了莫迪政府制定对外政策的机制;探讨了莫迪政府试图“再造”印度对外政策的背景;介绍了“潘查姆利特”思想和从印度教民族主义思
本报告围绕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研究专题,共分七个部分。2023年,北京在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不断优化全球化的城市功能和建设,推动国际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多个关键领域展示了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北京在服务国家主场外交方面做出新贡献,吸引国际高端资源要素汇聚取得新突破,加强城市对外交往
“联盟”指主权国家对彼此安全做出互助性承诺的关系。联盟是一种特殊的伙伴关系。本书系统检验了现有关于联盟和伙伴关系的理论,从逻辑、方法和经验层面阐述了现有理论的特点与局限,并提出了“能力分异理论”“再结盟理论”“功能分异理论”“谈判能力理论”“协调对象理论”。依据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外交的实践,本书阐述了5个欧洲大国和
《南大区域国别研究》(季刊)分为三大板块:第一部分为“现状评估”,旨在对国内区域国别研究的现状进行评估,争取逐步成为本刊的“亮点”,为学界所看重并引证;第二部分是“全球视点”,介绍分析国外相关经验,每期两到三篇,包括重量级学者约稿,以及中青年学者的稿件。第三部分为创意栏目,形式为别样数据库、人物特写或专访等。本刊广泛荟
本书从吉尔吉斯民族的发展史入手,重点介绍吉尔吉斯斯坦在资源开发、人口质量、政治建设、经济发展、安全保障、对外交往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力图比较全面地展现吉尔吉斯斯坦的现状。全书共8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前的历史,包括吉尔吉斯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帝俄对吉尔吉斯斯坦的征服和管辖、苏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但在民心相通工作中,首要解答的是如何选定民心相通对象的取舍问题。面对东南亚地区数以亿计民众,以我国现有海外资源,难以做到全方位无差别的民心相通,唯有选取其中具有“牵引”作用的国家与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民心相通工作,方能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民心相通的本土化良性循环。本书通过对东南亚不同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根本指导,综合运用政治学、数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从理论建构、基本逻辑、主要构成、国际传播和世界认同五个维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价值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两大核心观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体系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全人类
本书主要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认同的基础与实现路径。首先,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认同的理论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渊源于中国古代的太极思想、和合理论与整体性思维模式;共同体世界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基础;其次,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五个维度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广泛的价值认同基础;再次,从利益和需求视角论述
本书对冷战后日本介入东南亚安全格局的特征、方向、影响等问题做出总结与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客观全面的对冷战后日本在东南亚安全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评断。东南亚安全格局历来深受区域外大国以及大国间关系的影响,是当今学术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冷战后日本追求自我身份在东南亚安全格局中的重建,目前和将来,争取东南亚安全格局的主
该书稿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智库联合实施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友好关系史丛书”之一,之前已顺利出版《中国—哈萨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中国—塔吉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两部重要著作。2018年,该项目被中宣部确定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重点项目。《中国—白俄罗斯友好关系发展史》一书全面展现了中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