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提出西方哲学最大的危机是无法建立统一的规范性基础,源于传统理智主义哲学从一个错误的起点出发,把世界当成一幅处于认知者对面的静态图像,人成为矗立在图像旁的静观者,认知与实践的二分成为西方哲学的一条主线。杜威认为康德的先验观念论正是此种路线的典型代表,认知和实践的规范来自不同领域,两者之间截然分立,这会让人变得无所适从
本书以施特劳斯的思想研究为专题策划了这期辑刊,收集国内外学者对他的研究和评述,以期再次与这位大思想家进行精神和思想交流。所选文章有来自施派代表人物的,有来自接近施特劳斯学说之学者的,还有的甚至来自反对施特劳斯的学者。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这样写道:“我借来一把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预备造我的房子,我砍下一些箭一样高耸入云的年幼白松……我时常沿着铁轨走到村里,好像我是由这个锁链和社会相互联络。”自然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彼此对立的恋人,也是相互为邻的朋友。人只有返回自然、观看自然、体验自然,才能认识自然,也只有认识到自然的残酷和恐怖
诺齐克在《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中阐述的自由至上主义被看作能够与罗尔斯所构建的“作为公平的正义”分庭抗礼的政治哲学,自其诞生以来,一直统治着当代西方政治哲学领域。但是,国内外学者往往热衷于讨论诺齐克在《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第二部分提出的持有正义论,却忽视了诺齐克在该著作其他部分为最低限度国家之正当性提供的各种辩护。本
实用主义的再次复兴,发生于分析美学衰退、美学发展陷入困境的背景下。美国犹太裔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是实用主义再次复兴的焦点人物。洞悉到单纯地依靠术语的澄清和语词的分析无法真正地解决美学与艺术的基本问题和论争,舒斯特曼毅然告别分析哲学,转而求助于实用主义,自觉地向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传统回归。舒斯特曼将自己视为正统实用
本书实际上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写给儿子威廉·富兰克林的家书。这部于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的自传,前后历时十七年之久。富兰克林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时会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开创了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使自传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本书共分为福音派基础、法律思想状况、科学:理论与实践三卷,具体内容包括:宗教复兴思想、多元统一、圣灵降临节与末日决战、法律行业的兴起、知性高雅、法学等。
《萨义德精读本(1966-2006)》由穆斯塔法·巴尤米、安德鲁·鲁宾编选,涵盖萨义德四十年治学生涯,从爱德华·萨义德二十余部著作(包括遗著)摘选关键篇目,既重温《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中的精彩论述,又提示读者关注萨义德身为康拉德研究专家、古典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等多重面向。
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多学科交叉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以美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艾利斯·扬的政治哲学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遵循艾利斯·扬政治哲学思想形成与发展逻辑,重点围绕晚期资本主义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政治解放这条主线,深究其政治哲学思想形成的背景,从马克思主义视角予以整体评价,
本书是对这17份访谈录。这些访谈中浮现出的施特劳斯形象,可与写作时极为审慎的施特劳斯、课堂上循循善诱的施特劳斯(分别体现于他本人的著作和由他的上课录音整理而来的“讲学录”)互为补充。如今,接受采访的学生中有不少已经去世,这些回忆因而显得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