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妇科学是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为广大傣族妇女的健康及繁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在妇科疾病的诊治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成为傣医临床学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一门学科。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完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傣医妇科学》教材在充分体现傣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供科学的
本书主人公名老蒙医巴图1949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自1975年在呼伦贝尔市疾控中心工作,擅长蒙西医结合诊治布鲁氏杆菌病。2010年退休,2014年被呼伦贝尔市蒙医医院聘请专家坐诊,于2018年1月与世长辞。该书稿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名老蒙医巴图的蒙医学术思想;第二部分为名老蒙医巴图的临床经
本书对金秀地区瑶医民间治疗疾病的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全面的总结整理,重在探访金秀瑶族自治县庞福万、黄金官、褚清纯等名老瑶医的基础上,整理以老瑶医庞氏家传验方和特色疗法为主的各类医学资料,挖掘瑶医治疗痹类疾病和癌病的相关内容,研究瑶医治疗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内涵,以形成系统的诊治方法和理论,发挥其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
本书是仫佬医常见病诊疗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介绍仫佬医的历史源流、发展历程及仫佬医理论。第二部分为仫佬医特色技法操作规范,涵盖技法的定义、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等内容。第三部分为仫佬医常见病诊断技术规范,从概述、机理、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10个仫佬医特色诊
本书以时间为轴线,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对13世纪以前、13世纪至16世纪末、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后史书中的蒙医药文献、蒙医药文献实物、元朝蒙医药医事制度、元朝蒙医药文化、蒙医药学家及其著作、蒙医药书籍出版、蒙医药学期刊论文、蒙医药学学位论文、蒙医药学专利文献及中医学和藏医学文献中的蒙医药知识作了全面研究。本书
妇科疾病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尤其是妇科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据统计,女性年龄25-35岁之间的妇科肿瘤发病率占20%-30%。由于妇科疾病的多发性和复杂性,医疗工作者应从多方位、多角度研究和分析妇科疾病。藏医作为传统的医学体系,对妇科疾病的认识和研究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应用价值。经过二十多年妇科临床的研究和经典书籍中总
《壮医药简明读本(壮汉双语)》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普及壮医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基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壮族社会历史、地理、文化、民俗与医药的关系,壮医的理论体系和特色诊疗的应用等知识,从理论分析、致病因素、治疗原则等方面介绍壮医理论和临床的丰富内涵,从而揭示壮医药发展的历史规律,立体地呈现壮
本书主要以出土西夏文医药文献为核心,将分藏于俄罗斯、英国、中国收藏的出土西夏文医药文献进行解释与研究,对每件文献撰写叙录,对其版本形制,同时依其性质,分为医方文献、杂抄文献、针灸文献、兽医文献来分类研究,以理清西夏医学文化与其他民族医药文化交流的脉络,明确西夏医学理论体系及其与中原医学理论之关系。本书涉及19个编号32
本书根据《中国药典》和相关藏药标准,以及《藏药志》《中华本草·藏药卷》《西藏自治区藏药材标准》《藏药晶镜本草》等,对130多种常用藏药材的现代鉴定方法进行详细阐述。书中介绍了藏药鉴定的历史和藏药现代鉴定的依据、程序和方法,重点介绍五种现代鉴定方法的实验内容和操作规程,依次详述了“植物类药材”“矿物类药材”“动物类药材”
壮医药是广西特有的民族医药,特别是在壮族群众聚居的南宁、柳州、河池、百色四个地区流传广泛。自2008年开始,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同意,正式在广西开展中医药类别中医(壮医)专业资格考试试点工作。2010年开始,壮医的医师资格考试正式被纳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范围,实行一年一考制。为方便考生及壮医爱好者复习学习,广西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