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晚清重臣祁寯藻之子祁世长存世著述的集成性全集,全面反映了祁世长个人著述的存世情况,是一部基础性的清代名人文集类古籍整理著作。书稿由山西省祁寯藻研究会组织专家进行资料收集和文稿整理,由山西省祁寯藻研究会秘书长刘长海主持完成整理工作。书稿成稿后,由山西大学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相关专家进行了通读审阅,充分保证
北大才斋讲堂是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持开设的面向全校研究生的学科素养课程,邀请校内著名专家学者授课,他们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经验,分别从学科架构、学术素养、学科前瞻和学科应用研究等方面,解读学科奥妙,分享研究心得,提升研究生科学精神与学科素养,为同学们从事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创新型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性研究
“笔记”一词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齐书·丘巨源传》中有丘巨源给尚书令袁粲的书信:“议者必云笔记贱伎,非杀活所待;开劝小说,非否判所寄。”这里是指丘巨源所撰的“符檄”。《隋书·经籍志》著录了不少后世称作笔记的作品,如《杂记》《杂说》等一些杂说杂谈等。宋代,宋祁最早将“笔记”用作书名。此后直至明清,不断涌现出以“笔
《万青阁全集》为清初赵吉士的自订文集。赵吉士(16281706),字天羽,又字恒夫,号渐岸,又号寄园,安徽休宁人。以政绩称于时。康熙二十七年(1688)以事罢归,侨居寄园,始作诗词。《万青阁全集》八卷,包括赵吉士的文集、诗集和制艺、公牍并附词一卷。其文章以实用为主,奏疏精切详明;书牍、游记疏宕典雅;诗主性情,存1000
北大才斋讲堂是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持开设的面向全校研究生的学科素养课程,邀请校内著名专家学者授课,他们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经验,分别从学科架构、学术素养、学科前瞻和学科应用研究等方面,解读学科奥妙,分享研究心得。本书根据才斋讲堂系列学术演讲的内容整理修订而成,主讲人分别是:黄益平、海闻、张国有、孙祁祥、蔡洪滨、张志学、林毅
本书广泛收集以明太祖朱元璋名义撰写、发布的公函、诗文、碑记、信札、学术著作等文类,分为正编、补编、续编三部分,共49卷,约80万字,力求全面反映明太祖传世诗文的面貌。正编为《高皇帝御制文集》20卷。补编包括三个部分:1.《明太祖实录》中未收入《文集》的作品11卷;2.《御制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御
《静修刘先生文集》,元刘因撰。刘因(1249-1293),初名骃,字梦骥,后改名为因,字梦吉,号静修、雷溪真隐。元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人。生于儒学世家,自幼天资绝人,才器超卓,经学贯通,文辞浩瀚。性不苟合,杜门教授,弟子皆有成就。著述有《四书集义精要》《易系辞说》《静修先生文集》。另有《四书语录》《小学语录》,皆佚。
本书点校整理了刘鸿训的著作二种,分别是《四素山房集》和《皇华集》。《前言》介绍了刘鸿训的生平及其作品的整理过程,书后附有《刘鸿训年谱》,大略考证了刘的生平及著述情况。刘鸿训是晚明直臣,崇祯初年曾短暂担任内阁大学士。其著作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四素山房集》和《皇华集》。前者是其诗文合集,按文体分别收录了他的诗、文、赋和书启
赵进美《清止阁集》的整理,包括赵氏创作的诗、文、词及戏曲与散曲等。整理方式包括点校、新编年谱,研究资料收集,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现代新版本。赵进美是明末清初有全国影响的诗人,是明清之际山左诗风的代表性人物,是明七子与清初王渔洋神韵诗风之间承上启下的诗人,在明末清初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其著作从未整理,清
本书为古籍整理,属于淄博古代文献丛刊之一种,主要是对刘一相《燕喜堂集》十五卷(明钞本)、《顷阳子启札》六卷(明刻本)进行点校整理。前言介绍刘一相生平、著述及贡献,附录收刘鸿训《先考妣行略》,以及刘一相佚文《山西泽州高平县举东乡石末镇乡约碑记》(国家图书馆藏拓本)。刘一相家族肇兴于明万历年间,至崇祯朝刘鸿训官拜相国而臻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