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上海作家史中兴先生的散文集。丰富的历史感和亲近的现实感是这部散文集的鲜明特色。作者步入老境,却葆有一颗火热的心,以探索的目光注视着这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千变万化。对冰心、夏衍、苏步青、王元化、汤晓丹这些智慧老人的描慕,一言一笑,令人动容。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礼赞,情深感人。九寨沟水的神奇,北戴河从东到西一去十公里的拍击海
上海江苏路,曾经列在西区范围,12米宽度保持到1980年代。这是个宜人的宽度,适合徜徉,踱步,不紧不慢,没有催促,沿线容纳了许多历史建筑和人物,那些有故事的人,或横穿,或径直而过。 沿线居住过傅雷、傅聪、朱梅馥、成家和、成家榴、唐云、萧芳芳、沈殿霞、刘以鬯、陈村、蒋晓松等,还包括江苏路几大家族,做纺织的高家,做房
愿你是散落人间的理想,愿你是滚烫的星河,愿你在漫长的岁月里有人陪伴 本书精选《闻一闻父亲的味道》《听一朵花在说些什么》《世上没有生锈的影子》《不摇晃的光》等70余篇朱成玉经典散文作品,其中多篇文章入选中考语文试题。充满力量感的文字,书写人世间的真诚、勇气、善良与美好,诉尽生命深处的温情和智慧,照亮每一个人心中的柔软角
本书是民国时期小说家冯玉奇写的一部小说。纸醉金迷一书,描写主人公在金钱面前迷失自己,失去了本来的纯真与善良,最后恍然大悟是黄金祸害了自己的家庭。该书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在思想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值得一读。
《天下贞观:前时太平仍歌咏》作为“昭昭有唐”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内容从“玄武门之变”出发,介绍了横跨贞观之治二十三年的历史,从政治、文化、对内改革、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讲述了千古一帝李世民成为天可汗的过程。其间,活跃着诸如名臣马周、诗人王绩、长孙皇后以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等贞观群像,他们与这位帝王一同—开言路、制礼乐、修史
周作人的笔下,大多是日常饮食,从街头巷尾的小吃摊,到家中质朴的饭桌,再到记忆深处的故乡风味,皆被他用闲雅散淡的文字细细描摹。书中既有对豆腐、萝卜等家常食材烹饪妙法的娓娓道来,也有对节日佳肴、地方特色美食的深情回味。跟随周作人细腻的笔触,我们得以在烟火人间中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于一粥一饭间洞察人生的肚中虚实,开启一场抚慰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
该书讲述了秋雁和玉华两个结拜姐妹和男主人公乐文之间的美好爱情。因为身世不同、境遇不同,秋雁决定忍痛割爱。同时秋雁为了给妹妹报仇,亲手杀死蹂躏妹妹和女性同胞的恶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该部小说情节生动,读来又觉哀婉动人。
此书为《礼拜六》流派代表作家冯玉奇在民国时期创作的作品之一。该作品从为争产业各献殷勤讲起,到最后有情人对对成眷属结束,借故事讽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其中故事生动丰富,情节跌宕起伏,语言优美流畅,值得一读。
本书是作者天山三部分曲的第二部,讲述的是维吾尔族青年阿米提从一个流浪汉到最终成为令人尊敬的慈善家的动人故事。青年战士阿米提从部队复员后,做起了推销葡萄干、卖烤羊肉串等营生,四处奔波。后在战友们的热心帮助下,获得了成功。生活稳定后的阿米提甘愿向社会奉献爱心,先后资助了160多位贫困学生,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我的新疆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