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于春洋教授发表的关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18篇文章,探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问题、基础理论、政策话语和国别比较,以及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发挥作用等问题。这些文章,一方面围绕党和国家的重要论述展开学理分析,形成了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概念、内在关联、要素结构、
本书收录了郝亚明教授发表的关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12篇文章。这些文章探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性问题、政治定位、理论支撑、重要特性等问题,以及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结构性基础、基础路径、认同要素支撑等问题,还分析归纳了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热点与路径演化以及若干话语趋向,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本书收录了李静教授发表的关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26篇文章。作者依托民族心理学的学科特色,从心理层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系统、深刻地分析,探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途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结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等相关问题,从心理这一内部效度一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源、厘清其
本教程以生动、简练的笔触,较系统地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结合诸多文化事象和社会实例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文化人类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是对大学本科生、专科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理想教材,也是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文化学、历史学、文学、传播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了解人类学基
本书为文学人类学研究领域论文集,聚焦当代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探索跨学科研究模式,突出跨文化研究视野,涉及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批评、文学人类学田野考察、口头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世界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神话与历史/科幻、社会记忆与身份认同、跨文化比较等主题,展示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四川大学中国多民
本书基于集休记忆理论,对“红色经典”在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建构中的价值与实践进行研究。全书聚焦两个方面:一是“红色经典”建构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符号表征,通过人物形象、叙事结构、修辞策略阐释其记忆内容与框架;二是“红色经典”传播中的个体记忆实践,通过分析数字空间中红色文艺作品的二次创作与社交互动呈现记忆的微光。全书致力于在个
本选题是2023年度云南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之“云南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细实的博物馆视域”课题的结项成果。书中结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民族文物实证研究以及从博物馆自身职责和使命出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和路径进行探讨。
本书是一部通俗理论读物,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系统深入论述,精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已发表的相关理论、评论文章,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着力点》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重大意义、实践路径进行系统深刻阐释;此外,本书还附
本书是一部解读俄罗斯人性格特点的著作,首次发表于1957年。作者洛斯基站在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的立场上指出,俄罗斯人的主要性格特征是其“宗教性”,从这一主要性格特征生发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但俄罗斯人总能够凭借其顽强的意志力克服自身缺点。作者从东正教的角度出发揭示俄罗斯人的精神生活,深挖俄罗斯的民族性,阐释俄罗斯人的精神,展
本书着眼于当前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征程,将中国精神培育作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关键精神力量,系统把握中国精神培育的目标、原则、向度和实施侧重点,将中国精神培育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本书主要包括中国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及内在机理,中国精神培育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