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日常推理立场,较为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了自然语言中的“若,则”句,提出了集真值性和推演性的日常蕴涵。以日常蕴涵理论为基石,构建了日常(推理)逻辑(主要包括命题逻辑公理系统GM和一阶谓词逻辑系统W),初步实现了传统逻辑思想与现代逻辑技术的系统性、有机性结合,并可能根除两个长期困惑逻辑学界的棘手问题:经典逻辑与日常推理
《俞吾金全集》共20卷,将俞吾金教授的全部作品分为生前出版的著作,生前发表的中文文章、外文文章和遗作三个部分,汇聚了俞吾金教授一生的学术精华,是其哲学思想的全面体现。全集不仅收录了俞吾金教授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哲学文化和美学等诸多领域的学术专著,还包含了俞吾金教授生前发表的
本书稿根据藏传因明逻辑学研究和教学的现状,以通俗简明的方式,结合鲜活的生活实例,在系统介绍因明源流、《摄类学》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讲解了量学认识论、因明推理论、因明辩论技巧及规则等方面的重难点知识,也适当引入了现代逻辑学的相关内容。本书稿共有十三章,详细阐述了因明学的三大要素:宗、因、喻,以及因明学的推理规则和逻辑错误。
本专著以国内外新近相关文献为基础,围绕“信念-愿望-意图逻辑的哲学基础及其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信念-愿望-意图(简称BDI)逻辑的哲学基础、信念-愿望-意图逻辑的形式系统、面向Agent环境的信念修正、Agent结构的等级BDI模型、等级BDI逻辑的执行语言、带有偏好的等级BDI-Agent模型、BDI
逻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在内的七大基础性学科之一。人工智能是国家近期和未来重要的科技发展战略,而逻辑学、哲学均是人工智能重要的基础学科,为了推动并展示相关交叉学科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中国逻辑学会特创办该集刊《逻辑、智能与哲学》。集刊的主要研究论域包括逻辑、智能与哲学的交叉融合等,其基本研究方
如何从统计相关中剥离出因果关系一直是定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因果推断方法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应用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本书以潜在结果模型和因果图为理论基础,重点介绍回归、匹配、倾向值分析、工具变量、断点回归、面板数据、双重差分和合成控制等常见的因果推断方法。在对每种方法的原理及使用条件进行介绍的同时,还用Stata软
本书通过对范畴直观与代现的被给予性疑难和同时性困境的探讨,以时间流形(一维流形构造二维连续统)为基础,提出了以意向流形理解超越论现象学的原创性方案。基于此框架,本书不仅对胡塞尔从描述心理学突人超越论现象学的缘由和过程、超越论现象学的诸基本问题以及现象学的边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且对超越论现象学如何从根本上塑形法国现
本书内容包括:论名学必以分析语言为始事、论名、论可名之物、论词、论词之义蕴、论申词、论类别事物之理法兼释五旌、论界说、论推证大凡、论自然公例等。
本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传统的演绎逻辑;第二部分,运用现代逻辑对传统逻辑进行了透彻的批评;第三部分,依怀特海和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建构了一数理逻辑系统,包括命题演算、谓词演算、类演算、关系演算;第四部分,讨论逻辑和逻辑系统的性质,即逻辑哲学问题,尤其探讨了逻辑系统的完全性、一致性和独立性。
本书稿用48堂人生逻辑课告诉我们,想要成功解决困难的人生问题,我们所需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合乎道德的生活方式。我们在人生中所做的所有重要的判断,都涉及善与恶之间的区分,这些判断塑造了我们人生的轮廓,也揭示了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本书的主题是人生逻辑,是一种关于好坏、善恶的逻辑,也是一种关于伦理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