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不仅是全球气候治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作为“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系列报告,本报告以国际科技合作为视角,在全面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典型做法与政策的基础上,系统评估和分析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的效果,从顶层设计、重点领域、合作机制等
本书共包括三篇8章内容,按照认知篇-机理篇-影响篇由浅入深,兼顾专业性和可读性,向读者普及城市化和气溶胶的相关内容。围绕气溶胶和城市化两大主题,介绍了气溶胶探测手段、气溶胶类型、污染源解析、城市化等基本概念,继而深入阐述了气溶胶影响天气气候的机理及城市化带来的气候效应,如气溶胶-云-降水相互作用、热岛效应等;在此基础上
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assessmentmodel,IAM)是气候经济学前沿研究领域。IAM通过整合经济系统和气候系统,实现在同一平台下直接比较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和收益。本书在全面介绍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关键问题、典型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的基础上,聚焦北京
本书旨在研究欧美气候政策在资本主义危机及变革趋势下的发展轨迹、产生的影响及中国可采取的应对之策。具体而言,本书首先构建了资本主义危机与气候政策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之后依次围绕着气候政策的发展演变、绿色产业与创新政策、跨国公司的环保差异、各国公众的态度等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并对中国在气候方面可以采取的对策给出了相应的具体建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具有“有降水涝、无降水旱、强降水洪”的旱涝特征。本书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淮河流域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流域多尺度降水的时空演变以及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异与气候因子的遥相关关系,阐述了不同ENSO事件对流域降水过程时空演变特征的影响及其成因,探明了气
为更好地总结西藏自治区气候变化监测最新成果,积极应对和适应区域显著增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编写了《西藏气候变化监测公报(2021年)》。该公报共分5章,分别从大气圈(气温、降水、极端气候事件指数、天气现象)、冰冻圈(冰川、积雪、冻土)和陆面生态(地表温度、湖泊、植被、生态气候)等方面揭示了20世纪
本书是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业务产品之一。全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气候概况,介绍了全球和中国2020年气候特征、成因以及主要气候系统基本特征;第二章分类综述了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冰雹和龙卷、低温冷害和雪灾、高温、沙尘以及雾和霾等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第三章阐述了气候对农业、水资源、生态、大气
本书介绍了全球各大气候区,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气候变化会给人类、动植物带来什么。它是《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全书?珍藏版》系列中的一册,该系列是德国经典少儿科普品牌,有着多元的科学主题、全新的知识编排、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精彩的一手照片。文风活泼,书中的讲述方式贴近生活,科学知识令人意想不到,全面激发想象力,开创
本书针对当前岩石风化碳汇与气候变化相关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系统论述了多时空尺度的岩石风化碳汇量级与演变机制、陆海有机碳迁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全书共分五篇14章,主要内容涉及碳酸盐岩、硅酸盐岩、12类主要岩石的风化、外源酸的影响和陆海有机碳运移。本书绘制了岩石风化碳汇的时空动态图谱,系统评估了其量级及演变机制,明确其在
本书按照主题分为春、夏、秋、冬四册。每册通过一个小男孩与上古神兽之间发生的小故事切入,并以漫画形式引入每个季节六个节气的相关知识。本书融合精彩的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时令节气、农事活动、节令食物、民谣谚语等多个板块内容,让孩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之美。本册为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