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信息素养导论
基于质量元数据的网络科技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研究前言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科技信息资源成为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获取科技信息、掌握科技成果最便捷的科技资源来源之一,在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网络科技信息具有专业性、匿名性、发布便利性及传播网络化等特点,使得网络科技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各种虚假、垃圾
本书作为情报学专业课程教材,共分为8章:第1章介绍情报获取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相关应用等;第2章~第4章介绍图像情报获取技术,并侧重航天遥感图像获取技术,包括主要情报获取物理学基础、光学图像获取技术和雷达图像获取技术;第5章介绍信号情报获取技术,侧重航天电子信号情报获取技术;第6章介绍测量与特征情报获取技术及几种典型
从元宇宙视角研究智慧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智慧图书馆沉浸式知识服务功能。本专著分析研究了元宇宙与智慧图书馆的关系、元宇宙底层技术赋能智慧图书馆的应用展望、元宇宙赋能智慧图书馆的应用场景、元宇宙赋能智慧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策略等内容。元宇宙的出现及其元宇宙技术的应用,成为智慧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元宇宙促进智慧图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以两种不同的视角展现了乡村儿童阅读现状。上篇一方面从专业角度探讨了我国乡村儿童阅读发展的背景、现状和推广意义,同时介绍了相关的学术调查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基于时光益读20232024年在全国30多个自然村开展的2000多份问卷调查,从年龄、性别和阅读环境等角度分析了乡村儿童在阅读方面的差异,为制定有
本书详细阐释了最新的国际编目标准,包括其制定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和创新之处;深入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文献编目规则,包括其历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国际编目新标准对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影响,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我国文献编目工作如何适应国际新标准,以及如何在保持我国特色的同时进行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出土简帛文献的大量发现,学界对古书形成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古书文本又多是古史研究的史料来源,故古书文本形成过程的研究对于我们准确了解史料的生成过程、品质、流变意义极为重大。本书系关于出土文献与古书成书问题的系列文章结集,所收论文皆以此问题为中心,既有综论性阐述,又有对《诗经》《
本书以大数据时代的海量文献使用数据为研究基础,在对既有的以替代计量指标(Altmetrics)和使用计量指标(UsageMetrics)研究为重点的文献计量学研究成果及相关动机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访谈调研与模型构建相结合的方式,对以科研人员为主的用户的文献使用动机、使用模式等进行全面研究,并在此基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的“四大发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该展展出各类展品共计382件,是目前为止关于“四大发现”规模最大的展览,并入选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书从信息组织的产生历史、基本原理、信息资源的内涵、信息系统的构成、信息的形式描述和信息的内容描述以及人工智能与信息组织的关系等角度,探讨信息组织的基本问题,重点介绍元数据、主题法和分类法等信息组织的重要方法,对信息组织的外围因素,也予以重点梳理,基本原理、信息资源的内涵、信息系统的构成、信息的形式描述和信息的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