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推荐
更多
新书推荐
更多
当前分类数量:805  点击返回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图法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分类索引
  • 银川都市圈臭氧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
    • 银川都市圈臭氧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
    • 刘建军,张美根主编/2024-1-1/ 气象出版社/定价:¥68
    • 本书系统介绍了银川都市圈臭氧污染成因、臭氧来源、不同减排方案的效果评估及臭氧污染控制对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共分为5章。第1章分析了银川都市圈臭氧时空分布特征;第2章研究了臭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第3章探讨了臭氧生成对前体物的敏感性;第4章解析了臭氧来源;第5章评估了污染物减排方案对臭氧的影响,提出了臭氧污染控制对

    • ISBN:9787502982447
  • 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监测
    • 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监测
    • 闫慧敏,牛忠恩著/2024-1-1/ 气象出版社/定价:¥60
    • 本书是一本探讨利用遥感技术监测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专业著作,系统阐述了基于遥感数据和通量观测数据的碳收支诊断(CarbonBudgetDiagnose,CBD)模型构建,详细介绍了基于模型-数据融合技术和生物地理学特征的模型参数空间化方法;基于CBD模型,论述了中国和青藏高原地区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生态系统呼吸和

    • ISBN:9787502981426
  • 碳交易与碳市场
    • 碳交易与碳市场
    • 王珊珊著/2024-1-1/ 经济管理出版社/定价:¥99
    • 本书探讨了碳交易机制的核心原理、全球碳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中国碳市场的建设进展,涵盖了与碳市场相关的各个方面,从碳排放数据监测到抵消机制的实践,从碳市场配额分配到企业碳资产管理。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碳交易与碳市场的全面了解,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研究人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指导和启发。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够系统地理

    • ISBN:9787509698273
  • “双碳”视角下企业合规关注要点
    • “双碳”视角下企业合规关注要点
    • 庄洁萍,王本桥主编/2024-1-1/ 法律出版社/定价:¥49
    • 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国家对于企业相关的监管及相应的处罚趋紧,本书通过分析现阶段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领域企业碳合规的相关规定及实务操作,提出合规建议,供企业的经营

    • ISBN:9787519791421
  • 碳中和技术概论
    • 碳中和技术概论
    • 李强林,廖益均主编/2024-1-1/ 中国纺织出版社/定价:¥59.8
    • 本教材立足国家“双碳”目标,是基于案例化、科普化、问题导向编写而成的通识教材,主要阐述了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减碳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案例。包括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生态系统碳汇技术,以及碳排放监测与核算等内容。

    • ISBN:9787522913247
  •  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以PM2.5为例
    • 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以PM2.5为例
    • 曾贤刚 著/2024-1-1/ 中国环境出版社/定价:¥69
    • PM2.5污染事关每个人的健康。PM2.5污染健康效应分析需要强调的不仅是健康风险本身的物理化学过程,更需要从经济学的视角提供一个综合的方法来管理健康风险。为此,《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经济学分析以PM2.5为例》主要以PM2.5污染健康效应、经济影响为研究内容,以空气污染健康损失评估模型、健康成本核算方法、现场调查等为研

    • ISBN:9787511150356
  • 大气颗粒物污染在线源解析技术:基于单颗粒质谱
    • 大气颗粒物污染在线源解析技术:基于单颗粒质谱
    • 周振等/2024-1-1/ 科学出版社/定价:¥150
    • 《大气颗粒物污染在线源解析技术:基于单颗粒质谱》主要阐述了基于单颗粒质谱技术的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及应用,向读者介绍单颗粒质谱的发展历程与设计思路,详细地描述了基于单颗粒质谱的动态源解析原理及方法,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单颗粒质谱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汇总了基于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在国内外大

    • ISBN:9787030779434
  •  碳压力分析理论与方法
    • 碳压力分析理论与方法
    • 刘金朋/2024-1-1/ 中国电力出版社/定价:¥98
    • 为解决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中国宣布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在这种背景下,低碳被视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方法,有效降低碳排放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结合双碳发展指引及分行业、分地区发展分析,引入碳汇理念,提出碳压力概念。基于高耗能行业和省际区

    • ISBN:9787519885847
  •  碳中和技术概论
    • 碳中和技术概论
    • 张玉清,王发辉,傅欣欣,黄淑萍/2024-1-1/ 中国铁道出版社/定价:¥49.8
    • 本书从碳中和概述入手,阐述了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储能及智能微网技术,本书内容详实,多数素材来自于企业,包含了新能源的各种应用,可作为本科院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学生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资料。本书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能源动力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储能与动力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材

    • ISBN:9787113307363
  • “双碳”目标下的工业行动技术路线
    • “双碳”目标下的工业行动技术路线
    • 任庚坡,吕小静主编/2024-1-1/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定价:¥145
    • 本书立足中国“双碳”目标的落地和实现,介绍了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背景、意义、实现路径和政府及企业的响应指南,对科普“双碳”概念,指导相关主体制定落地计划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第1章和第2章分别介绍了“双碳”目标提出的国际背景和对中国的意义;第3章和第4章分别从政府顶层设计和重点行业的重点技术介绍了现有实现路径;第5章分别

    • ISBN:978754786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