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代最早来华传教的德国新教团之一,巴陵会对中国的描摹与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引导了德国读者受众对中国的整体认知。本书对德国巴陵会图书馆有关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来华传教士的馆藏文献进行史料爬梳和学历分析,涉及小说杂文、工作日志和故事文集,涵盖中国宗教与民间信仰、神话传说、文化礼俗、在华传教工作境况等题材。这些珍
第30辑《近代史学刊》设置“出版与阅读史研究”“抗战史研究”“经济史研究”“社会史研究”“论说与书评”等栏目,每栏收录2—4篇论文。其中“出版与阅读史研究”收录文章分别讨论清政府对留日学生杂志的策略、五四地下出版物的流通问题。“抗战史研究”栏目收录3篇文章,分别讨论1937—1939年国民政府的县制演变、抗战胜利后的海
作为海外归来的历史学家,蒋廷黻兼重中外历史,兼采中外史学研究方法,取得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卓越成果,被学界称为中国近代史“开山的人”;又因其后来弃学从政,获得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经验性理解和观照,这又滋养了他的研究。因此,他不多的学术性文章和随笔在今天看来弥足珍贵。本书尽可能从多渠道蒐集了蒋廷黻涉及近代中国的文字,可能
本书依托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的章节内容,按照学习目标、知识要点、读之篇(经典阅读、拓展阅读)、思之篇(案例讨论与思考、热点问题与讨论)、行之篇(社会实践与行动、行动反思与品格塑造)、参考文献几个模块,详细阐述了大学生如何通过阅读、思考和行动实现对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的深刻把握,充分认识
本书是一部讲述鸦片战争的社会历史著作。作者试图追索鸦片战争这一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但并不是将这一事件作为起点,而是作为终点。因此叙事的重心并非放在战争本身及其余波,而是关注它究竟是如何可能的。作者从18世纪50年代清廷决定采取广州单口贸易政策讲起,借助形形色色的人物,既有西方的贸易商、探险家、传教士、政府代理人和走私者
本书分为10个专题,内容包括:封建王朝衰落与西方资本一帝国主义入侵的交织;为什么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都失败了;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既成功了又失败了;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怎样形成的等。
本选题为套书,是专为715岁少年儿童打造的历史读物,分为中国历史(青少版)古代史、中国历史(青少版)近代史,共2册。本选题力求深入浅出地描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来龙去脉,让孩子在完整的历史背景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除主体文字之外,每一篇要配合若干小贴士,如介绍文物、制度背后的历史,交代古代常识等。在配图上,本书
《绮情楼杂记》,一部民国掌故笔记中的名品,曾在台湾广为流传,其后在大陆整理推出节选本,一时之间被媒体惊呼为民国版世说新语。香港知名作家董桥特为撰文推荐,青年评论家羽戈倾力作序,著名学者傅国涌、知名出版人俞晓群、书评人陆灏都竞相推荐。本书是一个文学家对民国世界的一次深情回忆。它承续文学经典《世说新语》的传统,不但恢奇多闻
《1911:帝制终结》以辛亥革命为核心事件,讲述从1908年到1912年间的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本书从宣统皇帝登基开始,结束于南京临时政府北迁。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还有过改良派。对改良派也应该估计有进步的一面。戊成变法在当时受压迫,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有进步性,它受到顽固派的仇恨。孙中山此改良派又更进一大步,他公开号召实
《民国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性学术集刊。1994年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后,即邀请国内外数十位专家组成编委会,以著名民国史专家张宪文教授为主任编委,开始出版《民国研究》,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了一个学术研究和学术讨论的园地。《民国研究》为CSSCI来源集刊,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