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采用解读、田野调查等方法,系统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100多年来在社会现代转型过程中与乡贤文化的历史纠葛及现实互动,展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乡贤形象、乡贤文化的演变历程,为文学参与新乡贤文化乃至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历史依据和路径支持。本书主要梳理20世纪中国乡贤与乡贤文化的历史变迁,勾勒20世纪现代文学
本书以20世纪中国文学为背景,从工人文学的角度重新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一部中国工人文学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研究著作。在编写体例上,遵循文学史的编撰传统,全书按文体分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编,分别叙述不同文体的发展历史,在对文学历史的叙述中,点面结合,有创作概述,有专章、专节作家。在对具体作品的叙述方面,体现关
2012-2021年这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新的趋势和新的格局,河北现当代文学研究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本选题以时间为经、研究主题为纬,从经典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研究、作家作品研究、河北文学研究等几方面对2012-2021年间河北省现当代文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本书为明代文学相关文献的总体性概述,涉及的文体包括诗文、小说、戏曲、词、散曲、辞赋、民歌、八股文等,同时对于各体文学相关的批评文献,以及与之相关的史籍、地理书、地方志、石刻史料、子部笔记、年谱与家谱、儒学文献、佛教文献、道教文献、艺术文献、民间文献、书目、索引、工具书以及数据库和在线资源等进行系统梳理和概说,以此为明代
本书是关于古代岭南文学史的论文集。全书将岭南文学置于大空间、大时间、大文化背景下,在线性发展的时间当中,在动态变化的人文空间与地理空间之上,结合主流文化的塑造力和政策的影响力,联系岭南地区的几次民族融合、人口构成变化,从不同时期岭南文学的创作主体、文学基调入手,以前期涵化、萌芽与后期转变、爆发的对比为切入点,探寻岭南文
乱离重逢,是与”别离”密切相连的重要文学主题。书稿带有符合论题的跨学科性,迄今尚未见到相关系统专论、专著。本书分为五部分:一、乱离重逢母题史的基本脉络及时代特色,分为唐前、宋元、明代、清代、民国等。二、别离重逢与不同社会角色,包括夫妻相认(别后妻遭磨难),万里寻夫(夫寻妻),孝子万里寻父,父子同日相认”巧中之巧”,母子
本书是《乐死人的文学史》系列图书中的清代篇。每本书的内容大致分为背景介绍、人物生平、作品赏析、知识拓展四个大板块。每本书都首先介绍当时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学背景,然后引出当时著名的作家,介绍他的基本信息和生平经历,再赏析他的代表作品。接着用一篇小文章解读一个和作家或作品有关的文化或文学知识点,最后还有"欢乐谷"和"七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岭南古代文学史,自唐代至清代整个岭南地区的文学发展,乃至寓粤文人的创作成就,均以时代为经,人物文事为纬,分章论述,全面反映历代岭南的文学发展的状况。全书兼容并蓄,选材广泛,以区域文学的视角呈现出一个宽广的文学维度与历史襟怀。本书的作者团队,由著名文学史家陈永正教授领函,集合了迄今广东研究岭南古代文学史的
本书为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天津市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A20008)的主要成果。作者以前期研究积累和多年媒体工作经验为基础,对天津本地现实主义题材的各类作品进行了系统研究。本书重点论述分析了天津宣传和文艺工作中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发展方向和总体情况,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课题和重大时间节点,特别是改革开放40周
六朝时期,感物美学、造物艺术和咏物文学共同根植于万物有灵与人本主义思想。感物作为咏物文学和造物艺术的起点,在人的自觉思潮影响下,主体能动性显著提升。六朝造物艺术观与咏物文学创作思想紧密相连,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咏物文学对六朝造物艺术中的时间性特征产生深远影响,使造物艺术在空间表现中融入情感表达和时间叙事,通过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