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快乐很难,所幸还有伍迪·艾伦。 这里有十八篇幽默狂想的文学脱口秀,调侃婚姻、中产、焦虑、好莱坞、审美标准、死亡等话题。这些快感缺失的艾伦式主人公,向你展示他们眼中可笑又可怜的世界,尽管他们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却无法处理日常生活的荒谬。 最后一篇六十页长的自传体小说《在曼哈顿长大》,交织着浪漫、感伤与疑
一个十岁女孩独自穿越德军封锁线, 给码头上的舅舅送“午饭”, 而这顿“午饭”,将决定她的好朋友、犹太女孩艾伦一家的命运。 这是发生在1943年丹麦哥本哈根的一个故事。丹麦投降后,德军士兵占领了城市的每一个路口,孩子们在物资短缺中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但女孩安娜玛丽目睹了身边的人们——爸爸、妈妈、舅舅、姐姐、彼得…
这是一套适合8-12岁青少年阅读的冒险小说。这套书讲述了渴望冒险的12岁男孩本杰明·里普利与同学埃丽卡及其他朋友一起挫败坏人的计划的故事。全书共四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情节紧凑、一波三折,行文利落,可使读者始终保持阅读兴趣。故事主人公年龄与读者相仿,阅读时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体现出的机智勇敢、坚持奋进,对
本书将美国南方女性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早期作品置于南方现代性的背景之中,细致考察韦尔蒂对南方历史、南方共同体及身份政治的深思。本书认为,韦尔蒂一方面继承“重农主义”的思想,寄希望于南方历史传统与集体记忆,以抵御现代性给南方社会造成的前所未见的震荡;另一方面,韦尔蒂深刻地认识到,“重农主义”及南方“家园”“共同体”等文化
本书分为四章,视形式、内涵、风格和策略为关键线索,以韦尔蒂的“小说中的地方”中人物的情感生发、生活体验、视觉行为和具体行动为切入口,在心理空间、生活空间、视觉空间、空间化的历史记忆策略的分析框架中,展开一个系统的、多层面的文学的空间研究,探索四位南方女作家通过空间书写对南方现实的想象和批判。
2010年,81岁的厄休拉·勒古恩受诺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的影响,开始创作个人博客。本书收录了勒古恩81岁至85岁的部分博客文章。她在文章中畅谈个人生活、文学创作、社会议题、女性主义,也记录自己与爱猫相处的日常。展现了这位文坛巨匠私人化的一面,大胆、风趣、极具锋芒。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无暇他顾;体弱的反击;缩减之物;迎头
她们曾经被称为萤火虫小巷姐妹花。那是很久以前的往事了,超过三十年,然而,此刻她躺在床上聆听着窗外的冬季暴风雨,感觉仿佛只是昨天。过去一周(绝对是她这辈子最惨的七天),她越来越无法不触及回忆。最近她总是在梦中重回一九七四年,她变回当年的少女,在战败的阴影中成长,与好友并肩骑着脚踏车,夜色一片漆黑,人似乎隐形了……
本书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代表作,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国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的诗集。它开创了一代诗风,从内容到形式都颠覆了在这之前美国诗人们遵循的欧洲诗歌的创作模式,对美国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书由惠特曼研究专家、诗歌翻译家李野光遴选精华篇目,传神移译。豪放大气、汪洋恣肆、朴实粗犷的语言,再现了那个时代美国的勃勃生气
本书为学术专著。本书对美国文学家爱伦·坡小说中的异域想象进行了文化政治角度的阐释,围绕坡小说中的异托邦想象,来解读坡的异域表征所承载的对19世纪美国社会的反思。本书聚焦坡小说中的异域想象,借鉴了福柯空间理论中的异托邦概念,同时也参考了文化批评、后殖民主义、生态批评、社会学和政治学等理论。本书将从坡的作品中
本书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集,收录了智利诗人聂鲁达于20岁写就的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和晚年代表诗歌作《燃烧的剑》,共计108首诗歌。《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如同一扇通往爱情、生活、喜悦与忧伤的门,打开了爱的无数可能。这部诗集为他赢得全世界的赞誉,少年迷茫却灼热的爱情打动了无数恋人。而《燃烧的剑》则充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