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学主要关注大众传播,并将人与媒介之间的主客体二元对立视为传播学的主流研究范式。到了新媒体时代,这种研究范式既不适应新媒体的本质,也不适应新媒体时代人与媒介之间关系的转变。因此,本书选择从媒介现象学的路径超越基于主客体二元对立的传播学,并将关注“媒介与人类存在之间关系”的媒介理论研究视为新媒体时代传播学
先秦诸子驰骋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著书立说,为中国思想史的宝库平添绚烂的色彩。而《隋书·经籍志》著录的诸子“合八百五十三部,六千四百三十七卷”,扣除《汉志》著录的“百八十九家”,至少有四百多部(家)著作完成于汉魏六朝时期。因此可以说汉魏六朝是子部著述的第二个高峰,也可能是最后的辉煌。《汉魏子书研究》作为学界的第一部系统
《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4)》以媒体融合的新质生产力为核心主题,对2023~2024年中国媒体融合实践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考察,促进数智深融、新质传播,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建设提供智库支持。全书分为“总报告”“形势发展篇”“专题篇”“案例篇”四个部分,全面分析2024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发展特征、存在的问题、前
《传播创新研究》是由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学术集刊,致力于创建多元对话的传播创新研究学术空间。本集刊采用专家匿名审稿制度,评审标准仅以学术创新为依据,每年出版两辑。 《传播创新研究》深深扎根中国传播创新实践,以中国传播问题为出发点,感知中国传播的难点
本书深入探讨了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传媒创业者所需的素养及其教育模式。首先,从传播学理论层面分析媒体深度融合对传媒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影响。接着,从影视摄制、综艺节目制作、网络自媒体、文创服务四个领域出发,分析相关领域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和创业热点,并根据实际创业案例,初步提出了传媒创新创业人才素养框架,分析了传媒
本教材的基础是2005年的《传播学是什么》,随后改写为本书第一版的教材样式,鉴于变化急遽的传播科技形势,第二版进行了重新写作,在结构上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传播学”各主要领域的内容,而不仅是“大众传播学”。除去介绍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的形成、学派外,分章阐述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文艺传播、跨文化传播、
本期《信息系统学报》为总第33辑,共收录6篇研究论文和2篇领域综述。 此次所发表的8篇论文呈现了高度多样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张承伟等的论文以外卖平台作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研究对象,构建了感知激励、感知买卖双方规模变量,修正了“期望—确认”模型,提出了第三方平台忠诚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蒋逸尘等
从报业制度变迁角度看,近代报业经营史就是报业公司制建立和演变的历程。因此以公司制为视角,可将近代报业经营史划分为四个时段:19世纪初叶至20世纪初叶,晚清报业股份制的诞生与演进时期;20世纪一二十年代,民国报业的现代企业化经营时期;20世纪30年代,报业公司制普及时期;20世纪40年代,报业托拉斯化倾向的发展时期。基于
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测量计量则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精密测量与仪器技术是支撑科技创新、科技进步与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书综合阐述了测量计量技术与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当前若干子领域的重要进展,如活体超分辨光学显微成
《会展营销》(第二版)以国内外会展营销的新理论和新案例为线索,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市场营销原理在会展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会展营销基础知识与分析方法,包括会展营销环境、会展营销调研与预测、会展市场细分及定位、会展营销组合策略、会展营销管理;第二部分为会展营销在会展业中的应用,包括展览会营销、展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