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托大量第一手资料,从体制改革与发展战略、工程建设与设施设备、装卸生产与客运物流、港口科技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全景式地展示了上海港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进程中的全面转型与持续发展,以及上海港口在上海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大江东去,万里奔腾,自古磨砺英雄。民生公司是一家依托川江及其腹地,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局面下艰难发展起来,并对坚持持久抗战作出历史贡献的现代早期大型民族资本企业。民生公司初创后,特别是在局部抗战时期,迅速发展壮大。抗战全面爆发后,民生公司怀着蓬勃昂扬的爱国精神,抢运政府机关、文教机构、厂矿企业人员物资,输送川军出川抗战
中国与南海之海上交通,有史之初应已有之,然史无其文可以征引,只能上溯至于汉代。兹编分为上下二编,上编述事迹,下编辑史传与记文。今之所谓南洋,包括明代之东西洋而言。东西洋之称,似首见《岛夷志略》著录,然至明代始盛行。大致以马来半岛与苏门答剌以西,质言之,今之印度洋为西洋,以东为东洋,昔日大食人亦以此两地为印度与中国之分界
本书综合梳理研究了景气监测系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并根据海运行业的特性与主要影响因素,综合运用Delphi法、时差相关分析法、K信息量法与经验借鉴法,建立了海运市场环境景气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与海运企业景气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同时,综合利用t检验、综合评价法、合成指数与扩散指数等方法,分别建立了海运市场环境监测示警系统、海运企
本书以此为脉络,呈现中交集团企业发展的历史,展现中国现代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历程与成就。水运建设业主要包括港口规划、勘察设计与施工,航道疏後,及与此相关的装备制造。中国的水运建设主力国家队就是中交集团,旗下的3个航道局、4个航务工程局、5个勘察设计院及振华重工等企业均原属交通部,承担了最主要的水运重大工程建设,覆盖了水运
《国家航海》为中国航海博物馆馆刊,是以刊发中外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论文为主的学术辑刊。《国家航海》所刊文章议题以航海为核心,包括但不限于交通航运、海上贸易、舟船技术、海防军事、中外交流、航海文献、水下考古、航海博物等,同时兼及相关领域学术书评及学术综述。
本书运用2017~2020年的数据,在总体阐述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形势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在把握北部湾国际门户港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港口建设、经济产业支撑、港产城联动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本书以时间为轴,借助历史图像这一线索,尝试讲述一个连贯而又完整的帆船故事,同时尽可能地横向展开,讲述各大海区分头发展的重要帆船类型,以及它们在不同时空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在介绍帆船的发展历史时,也融入了一些人物与事件的介绍,试图使这些历史图像生动起来。 帆船的诞生,推动着海洋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可以说,帆船开启了人类
本书从现代水运的基础理论出发,首先剖析了我国水运发展的现状,其次对近年来我国内河水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众多问题做了系统的梳理及分析,重点针对水运发展中的不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本书是由中国航海博物馆编著的面向大众的航海知识普及读物,是《海帆远影中国古代航海知识读本》的姊妹篇。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梳理近代世界(1840-1949)航海的发展历程,共分为前言和八个篇章,分别为:航运海上、船舶修造、近代港口、海事与沉船打捞、浮海往来、近代海员、海军建设、结语,从海洋权力、船舶修造、海员培训到海上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