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高加索,也称外高加索或后高加索,从行政区域上来讲主要包含高加索山脉以南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所在地区。南高加索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禀赋,地缘地理位置也极为重要。它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毗邻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东临里海、西邻黑海,扼守着里海能源进入黑海的咽喉,是联结亚欧两个大洲的结合地带,也是古代
本书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出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气候治理二者逻辑关系的理论阐释为基础,通过全球气候治理的主要行为体、全球气候治理规范与制度、全球气候治理权力格局三个要素,系统分析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形成与演变,尤其是分析和考察了自2015年《巴黎协定》达成以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新变化
1949—1950年这一时期正值中国革命形势飞速发展,也是国民政府统治旧中国的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建立的时期。面对新旧中国更替的巨大变化时期,英国为了维护其在华经济利益和香港的安全,开始在外交上对中共及新中国采取主动地外交政策。同时,伴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发展,在英国调整对华政策的过程中,英国与国民党、中共在多
2022年以来,美国与中亚各国开展频繁互动,似有重回中亚博弈场的态势。教育一直是美国价值观外交的的重要抓手。美国在中亚教育领域深耕多年,关注度虽不及安全与经贸合作,但作用不可小觑。本书梳理美国与中亚三十年教育合作的发展历程,即中亚各国独立初期面临艰难的教育转型,美国顺势成为中亚国际教育合作的首号对象;总结了这种合作的实
本书大量利用中外交涉文件及各租界的土地章程、工部局年报等档案,订正了迄今在租界研究中存在的差错,并增加了原书中内容单薄的有关租界法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列十三个专题,内容之广泛,囊括了当今租界研究的各项关注,既陈述“理乱兴亡”,如各地租界的开辟、扩展、兴衰,以及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相互间的冲撞、相持、汇合及其
参加本年度报告编写的人员及分工情况如下:第一章,吴心伯(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主任);第二章,宋国友(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第三章,赵蔚彬(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第四章,信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第五章,韦宗友(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大事记,潘亚玲(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本书意在提供一个跨学科的平台,展现区域与国别研究不同领域的最新成果;以中国视角、基础研究为思想导向,面向世界重点国家、地区的人文、社会知识及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的跨学科研究。第8辑涉及对全球史理论的思考,以及自主知识体系与区域国别研究新视野,包括工业化与全球化、全球集成电路发展、殖民主义的模式研究、北美
技术之变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个重要变量,新兴前沿技术的不确定性对国际关系和竞争格局的影响难以准确预见,带来“未知的未知”,而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性变革潜力快速显现,已被国际有关人士视为“已知的未知”。如何把握人工智能演进特点、赢得未来竞争优势,对于大国战略谋划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本书旨在分析提炼人工智能对大国互动关系的
本书为区域国别学丛书的第三本,前两本为《国际区域学概论》《国际区域治理概论》。本书将梳理国际区域认同的历史演变、现状,分析影响国际区域认同的因素,研究国际区域认同与国际区域合作的关系,提出有关国际区域认同的理论思考,力图回答:谁的认同,认同什么和为什么认同的问题,旨在为国际区域认同提供多视角、多方法的研究成果。本项研究
本书共五章,分别是“绪论”“理论框架的建立”“战后重返国际社会——日本联合国外交的展开1945-1964年)”“从经济大国到政治大国——日本联合国外交的调整1965-1989年)”“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联合国外交的深化冷战结束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