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1503-1580),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本书为抗倭名将俞大猷传记小说作品,以俞大猷一生的抗倭轨迹为主线,全景式展现那些荡气回肠的抗
为先生立传,意在同行。本书精选了曾经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习、工作过并且在各自领域对中国革命建设有重大影响力的三十六位著名学者,范围包括思想政治、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物理、数学、建筑、地质、逻辑等学科领域,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少年教育、思想成长、研究领域、学术成就、家庭生活等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简要介绍
诗和远方,尽在大唐诗人丝路行。唐人自信开放,他们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丝绸之路上自然少不了他们的身影,长安、关陇道、河西走廊、西域道、草原道、唐蕃古道、南方丝路、海上丝路,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些诗人在丝路上饱览风光,抒志咏怀,传唱千年。本书以这些诗篇为切入点,去感触唐人细腻复杂的情感状态,同时也揭示出丝绸之路和中
本书为学术研究专著,约25万字,70余幅照片,以2011年台湾“国史馆”公布的“戴笠史料(《戴公遗墨》)”和“军情局档案”为参考,重点对戴笠个人经历以及国民党军统局成立发展、抗战前后的部分历史谜案与问题进行研究考证。书中共收录文章16篇,研究考证了戴笠与黄埔军校、戴笠如何走上情报工作、戴笠与联络组、戴笠与上海南市太平里
《不为彼岸只为海》记录了首位完成帆船环球航海的中国女性——宋坤的真实经历。是她海上航行315天的航海日记和人生感悟。爱情的渐行渐远、亲情的突然离别……跌至人生低谷的平凡女孩宋坤,开始了一场追问意义的历险。她参加了全球极具影响力的业余环球帆船赛,驶进荒蛮的大航海时代,从一场风暴到另外一场风暴,从一个港口到另一个港口。伤并
本书是笔工李兆志先生向启功先生求教书法而结缘25年的回忆录,极具传奇色彩。文章详细记述了每次求教的主题和启老的讲解,内容涉及启老专用毛笔的特性、“启体”书法艺术、书画鉴赏等诸多知识,颂扬了启老有教无类、提携晚辈的高山景行。又记述了李先生由于与启老结缘而得以向启老挚友华君武、王世襄、黄苗子、冯其庸、傅熹年等名家求教的往事
该书立足于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首都及大后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大批国民政府的文教机构、艺术单位、学校、民间文艺团体内迁,音乐家们也随之汇聚于此,客观上促使音乐家们由分散趋于集中。各音乐家之间关系密切,与文艺界其他艺术家们往来频繁、相互影响,积极地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和艺术创作,大批质量上乘的音乐作品产生。本书通过
杨绛先生是一个世事洞明的哲人,也是一个著作等身的文人,还是一个才高八斗的翻译家。杨绛从在清华读书时被老师朱自清推荐发表文章算起,一生与文字打了八十多年的交道,创作了小说《洗澡》《洗澡之后》,小说集《倒影集》,散文集《我们仨》《干校六记》《走在人生的边上——自问自答》等。在翻译上,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翻译了不少
盛世明君康熙大帝开创了“康乾盛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历史的典册上,他与几乎同时代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法国君主路易十四齐名,位列国际名君,声名远播世界。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还原历史事实,再现了盛世明君康熙大帝的传奇人生。
本书从屈原、王勃、孟浩然、王维、韩愈、柳宗元、高适、鱼玄机等12位中国历史上现象级的文化名人入手,通过解读他们的人生故事与艺术成就,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探究他们身处坎坷、际遇多舛,仍能走出心灵的困境,收获旷达超脱的生命感悟的经历与原因,挖掘隐含其中共同的文化基因,梳理出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