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公共空间具有赓续文化传统、承载文化生活、增进社群认同、凝聚道德共识、传播主流文化等社会功能,是推进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本书以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和特色村寨为主要案例,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实施为目标导向,借鉴空间生产理论和文化地理学等相关知识,在分析公共空间建设与文化振兴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调查乡村公共空间
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历史演进和城市文化的年轮。 常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有历史、有底蕴、有文化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常州城紧跟先进建筑文化的潮流,出现过毗邻宫、崇法寺、天宁寺、大观楼、止园、东第园等诸多著名的建筑,它们一直深深地留在常州人的记忆里。 但“我们有5000年的历史,却少有50年的
梁思成 《营造法式》注释(新版)
本书首先阐述了古代琉璃和琉璃釉的区别,对琉璃釉制品进行了分类,并概述了建筑类琉璃构件的形成和发展;其次对官式琉璃构件与官式建筑之间的关系、构件的形成和特点、生产地点的变迁和烧造匠人等进行了梳理和考证,简述了烧造过程和施工过程;最后用拓片的形式总结了清代典型的龙纹滴水、勾头和明清时期的印章款识。本书用图片的直观形式让读者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重点资助项目:营造法式研究与注疏(项目批准号:17ZDA185)。本书作者在以梁思成先生《〈营造法式〉注释》及徐伯安、傅熹年、陈明达在《营造法式》原文中所加点注的基础上,对梁先生的既有文字注释、疑难词语或术语,做了深入挖掘并探索了相关字词的准确意义;对重要构件尺寸,依据其比例,尽可能推算出其实际尺寸;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五个章节: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现代建筑走向成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探索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70年代的建筑发展;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与实践。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绿色建造调研报告》是“建设工程绿色建造调研报告系列丛书”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行业经过长期的绿色施工与绿色建造的努力,绿色建造水平在行业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在各种工程类型中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建筑的品质绿色环保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
本书整理的文献分为官府、园林、民居、桥梁等类型。对于每篇文献,又从作者简介、正文、注释、说明等方面进行阐述。本书系统的整理了唐代建筑史、科技史,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唐代建筑的维修与复原设计也有参考价值。本书为李合群主编,陈雨露副主编。李合群,1965年生,现为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博士,建筑考古学博导,主要从事中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思想。李际山先生多年来从事建筑事业,对中国营造古迹情有独钟,面对中国灿若群星的古迹,怀有对创造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人们的敬意,产生了通过摄影寻迹九州的勇气和毅力,以其逐梦之心、摄影之技、万里之行,完成《中国营造古迹——李际山摄影作品集》。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古迹是时
本书是文艺复兴历史研究权威贝特朗·热斯塔兹具有代表性的通识读物,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建筑艺术复兴的精髓,作者用自然优美、精确平实的笔调,从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等多个角度,对于柱式、穹顶、拱门、圆盖等基本建筑概念做了简明清晰的解释,对于对称、比例、规则布局、建筑模式等建筑美学层面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还对文艺复兴时代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