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帝国》是一部古代亚洲北方游牧民族的通史。全书以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国家与王朝为纲,以纪事本末体的方法系统介绍了古代游牧部落或政权兴衰更替的历史。
《18至19世纪奥斯曼帝国与欧洲文化交往研究》以奥斯曼帝国后期与欧洲文化圈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国、英国和德国文化的互动性交往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以下几大问题:1.奥斯曼帝国传统文化与欧洲文化构成及特点的比较;2.两种异质文化交往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3.法英德文化对帝国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催化效应及结果;4.帝国文化对欧洲
《海大韩国研究(1):西方文明的冲击与近代东亚的转型》是由中国海洋大学韩国研究中心“海外韩国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团”第三年度(2011年)国际学术会议期间发表的论文汇集而成。“海外韩国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团”第三年度(2011年)国际学术会议由中国海洋大学韩国研究中心、韩国高丽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以“近现代帝国主义
《泰国优勉<瑶>族及其语言》(作者戴庆厦)包括了泰国的民族及语言;泰国优勉族社会人文概况;优勉族及其语言的研究成果;帕夭府鹏县帕常耨乡班卡村个案调查;兼用泰国通用语的现状及其成因;泰中勉语的语音对应等内容,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以15世纪崛起的日本为解读对象,展现了其强国历程,既体现了其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想通的规律。
本书从早期阿拉伯人讲起,对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人的建立国家和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及衰亡等各个时期的历史,做了叙述。全书内容包括: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原始的阿拉伯人——贝杜因人、伊斯兰教兴起的前夕、先知穆罕穆德、《古兰经》和教义、伊斯兰教在前进中等。
《未名社科·大学经典·菊与刀:日本文化模式论》精选中外社会科学经典名著,尤其是具有学科元典意义的社科名著,或重译或重编,增加名师点评和插图,致力于为我国读者打造一套易读宜藏的经典精粹。
近代中日朝三国是东北亚地区颇具代表性的国家,历史上的清政府、德川幕府、朝鲜王朝均实行过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以降,三国渐次从锁国走上开港暨早期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处境极为相似的三国最终却“同途殊归”。《东北亚近代史探赜》以“西力东侵”背景下中日朝三国由锁国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为主线,重点考察和探析了东北
本书是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成立30周年而撰写的。综述通过对1981-2011年的30年间中国大陆学者对日本政治、经济、社会、外交、人文学科的研究状况的梳理,以期达到夯实学科基础,训练学术规范,提升学术意识,发现学术人才的目的。
本书为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第12册,收入P.T1287—P.T.1302号,内容包括赞普传记、吐蕃大事纪年、春秋后语译文、牒状、书仪、十万颂般若波罗蜜多经等。内容以十万颂般若波罗蜜多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