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12卷的中译本。主要论述国民党定都南京以前的历史。本书分12章,分别由费正清、费维恺、安德鲁·J内森、詹姆斯·E谢里登、陈志让、计华茨、李欧梵等亨誉世界的著名学者撰写,反映了国外中国史研究的水平与动向,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书后还附有详尽的书目和论述各章有关资料和论著的书目介绍。
《近代史资料(总116号)(中文版)》登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珍贵资料八篇。其中《青海调查》是研究西部开发的一手资料;《旧政协会参加始末谈》是梁漱溟讲述政治协商会议失败的缘由、第三方面调停国共争端的经过以及他本人对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的分析和看法等。其它《我与基督教女青年会》、《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以及《日本关东军
《民国经世文编(套装共8册)》编于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原书凡四十册。『经世文』之『经』,取『治理』之意,『经世』即『治世』。先人常将「经』『济』或『经』『理』连用,所谓『经邦济国』、『经世济民』、『经理宇肉』,均指治理国家的大事、要政。
本选集选取了33篇文章,内容包括五组: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近代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晚清社会生活与社会变革;近代灾荒的历史警示;文科教育与文科建设。
本选集收入文章近40篇,内容分五部分:史观与方法;文化漫议;近代文化史;史事与人物;历史教育。
本书系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七五”规划的一个研究项目,课题名尔原为《中国近代文化史》(1840-1919)。考虑到系统写史目前条件还不很成熟,我们的能力也有限,因而采取了志题撰述的体例。全书共分十四章。前四章是综论性的,论述了中国近代文化的特征、发展变化、中西文化的论争,以及“西学中源”说和“中体西用”论问题。后十章是对
《中国近代史(1840-1949)》是教育部“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它阐述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110年的历史。全书的编写,体现了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吸收了海内外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在体例结构上,力求体现历史的连贯性和不同内容叙述的完整性;在内容上,着重阐述了近代中国社会观念和经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以义和团运动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如此探讨和解释:1部分是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考察直接参与义和团运动的中外各类人物当时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指出他们对正在发生之事的看法与后来重塑历史的历史学家的看法大为不同;第三部分评述在20世纪初中国产生的关于义
秋收起义在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