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理论家与诗人谈诗论艺的重要文稿。作者以“轻松而愉快”的笔调,讨论当前诗歌创作与传播等方面的一些“沉重而严肃”的问题,具有鲜明的“当下性”和“在场感”。书稿对当代诗歌中某些令人忧虑的现状以及“新诗向何处去”等现实问题,进行了别具一格的“即兴式”探讨。书稿中的大多数文章颇有“夫子自道”的意味,正如诗人邵燕祥所说的
本书为2017年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编号:L17BYY009)的研究成果。境界说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创立的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体系,为近现代之交著名的美学理论之一。王国维诗词是其境界说指导下的重要文学理论实践成果。本书第一次将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理论与王国维诗词译介实践统一起来。本书分为概述、解读、应用与附
本书以中国当代诗歌现场为观照基本点,从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等多方面对当代汉语新诗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其分析精确,有个性,有耐性。并不是仅仅就诗歌进行综述或点评,而是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也选取了对于中国现代诗具有引领和启迪作用的老一辈诗人。如此一来,老中青三代诗人在研究者的笔下,就成了一个连贯的叙述综
《诗词读写丛话》主要介绍如何欣赏诗、如何学写诗。大胆写诗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打破拘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问是否合于破题、承题的传统;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不问是否离时风太远;三是讲作法,有时难免触及用心和招数,近于泄底,或说杀风景。总之是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期对提到的那些不耻下问的相识,以及他们的同道,舍得花钱买各
李贺是唐代重要诗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他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创造了一系列奇伟瑰怪的艺术形象,富有感染力,虽终年仅二十七,却足以赫然名家。因其奇诡、跳跃的组织方式,昌谷诗不易读解,自宋至清有十余家作注。本书对李贺诗作进行精译精注。全书分为四卷,共200余首诗,汇集李贺代表性诗作,
本项目是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小说理论编年史》(1895—2020)编撰暨古典资源重释重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以中国现当代小说理论史为研究对象叙述中国现当代小说理论史,建构富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现实主义小说理论的复杂历程与丰富面貌;以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现实主义小说理论的建构历程为历史秩序、逻辑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是研究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历史事件、社会面貌、风土人情的经典素材。为了方便广大读者学习、鉴赏、交流,满足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使《诗经》更加雅俗共赏、富于特色和朗朗上口,丰富《诗经》相关读物的形式,本书按《诗经》现行流行版本的编排内容和顺序,经查阅大量权威性
本书主要为蒙古文学知名专家阿尔泰、刘成、苏尤格、海日寒等对满全诗歌作品和学术作品进行梳理与阐释。满全,二级教授、内蒙古作家协会主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著有《蒙古族书面文学的基本体系研究》《文本、意义结构、文化阐释》《飞鸟集》等百余部著作。本书收录了《诗化宇宙的想象性建构:满全大型散文诗〈飞鸟
《蒙古文学学科史》由《蒙古文学学科史——资料系统》《蒙古文学学科史——研究系统(上、下)》《蒙古文学学科史——教育系统(上、下)》共三卷本共五册组成,以专题形式梳理和阐释了蒙古文学学科史基础性问题。本卷为《蒙古文学学科史——教育系统(上、下)》,主要探讨、论述了蒙古文学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以及学位论文等内容。迄今为止,国
本书以徐枕亚的小说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综合性视角详细解读徐枕亚创作思想和艺术特征。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论述:徐枕亚的创作道路、徐枕亚的小说理论、徐枕亚小说的叙事特色、徐枕亚小说的人物与情节模式、文化场域与徐枕亚的创作转型、徐枕亚小说的文化意蕴和时代意义。试图结合晚清民初文学文化的变化轨迹,揭示徐枕亚小说创作对传统的